國民黨團籲帕運等同奧運 奪牌選手獎金納入月領機制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鄭正鈐(左起)、總召費鴻泰及立委葉毓蘭25日召開「帕運國手選、訓、獎,比照奧運行不行?」記者會,指出目前奧運國手跟帕運國手在培訓或獎勵方面差異甚大,希望能透過修法,讓帕運選手受的待遇與奧運選手的待遇是一樣的。(劉宗龍攝)

2020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緊接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後登場,我國共有10名選手參與6項運動賽事。國民黨團今天召開記者會,呼籲帕運應向奧運看齊,不僅要提高帕運得牌獎金,也要設計月領的獎金領取辦法。

國民黨團總召費鴻泰表示,政府針對奧運選手每年培訓經費是4億臺幣,針對帕運選手每年培訓的預算是6千多萬臺幣。至於金牌獎勵,奧運是2000萬帕運是400萬,不論是培訓或是獎勵都是差了五倍,教練的部分更是差了大概20倍。

2020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緊接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後登場,我國共有10名選手參與6項運動賽事。(取自體育署)

費鴻泰說,我們希望要公平,要讓帕運選手受的待遇與奧運選手的待遇是一樣的。我們有四點重要呼應:第一,修正《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納入身心障礙選手培訓;第二,重新檢討身心障礙選手在選訓與就業的機制;第三,鼓勵公股行庫協助培訓優秀帕運選手;第四,我們希望在前面三項奠定以後,帕運比賽前三名比照奧運方案可以選擇月領獎金。我們希望帕運選手受到一樣的重視,待遇一樣平等,希望政府不要蹭完奧運以後忘了帕運選手。

國民黨團副書記長鄭正鈐指出,目前奧運國手跟帕運國手適用的獎勵法源其實是不一樣的,奧運選手是用《國光體育獎章及獎助學金頒發辦法》,帕運選手是用《績優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及其有功教練獎勵辦法》,我們希望透過修正《運動產業發展條例》讓帕運選手的獎勵可以提高。

國民黨立委葉毓蘭說,美國的奧運委員會特別正名爲「美國奧運與帕運委員會」,中華民國有《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但是在觀念與作法上卻是如此落後。如果體育署無法全額編足,衛福部作爲《身心障礙者保障法》的主管機關應該要挺身而出,如果他們得牌應該要給應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