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1年學雜費8.2萬元很值得 畢業生平均薪資9.5萬元

哈佛大學雖然每年要繳超過8萬元的學雜費,但畢業後的薪資回報率遠高於學費的投資。(美聯社)

哈佛大學(Harvard)每年學費逾5萬元,加上雜費達8萬多元,但畢業馬上就有高薪工作,這項投資其實很值得。

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導,聯邦教育部(U.S. Education Department)大學計分卡(College Scorecard)顯示,接受聯邦獎學金的哈佛學生畢業十年內的平均薪資爲9萬5114元,遠高於其他四年制大專院校、同樣領有聯邦補助的同儕,後者平均薪資約5萬806元;薪資數據顯示,花錢就讀哈佛等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相當值得。

高報酬的代價不低,哈佛官網羅列學生就學期間要付出的費用,其中2024年到2025學年的學費爲5萬6550元,加上食宿和學生服務等雜費共約8萬2866元。

不過,許多哈佛學生實際上沒付這麼多錢;常春藤盟校積極培育高材生,同時慷慨幫助弱勢家庭,55%的哈佛大學生領有獎學金,24%的學生在各項補助和獎學金挹注下,不用付半毛錢。

哈佛維持100%以需求爲導向的金援政策,年收入不到8萬5000元的家庭,毋須爲家中獲錄取的學生支付任何費用。

哈佛大學雖然每年要繳超過8萬元的學雜費,但畢業後的薪資回報率遠高於學費的投資。(美聯社)

但並非所有的金援都來自學校,校方官網及教育部大學計分卡資料顯示,約19%大學生獲得聯邦「裴爾助學金」(Pell Grant),接受聯邦補助的學生每年平均負擔1萬9500元。

對於低收入戶家庭而言,哈佛似爲相對負擔得起的菁英學府,但哈佛招生數據顯示,低收入學生想讀哈佛並不容易。

哈佛大學表示,招生過程不考慮學生是否付得起學費,但各項因素讓低收入家庭學子缺乏競爭優勢。

條件優異的申請學生不僅學術表現卓越,且課外活動多彩多姿,但低收學子可能無瑕或有財力準備備審資料。

哈佛的「機會洞察組織」(Opportunity Insights)去年研究顯示,在相同的SAT分數前提下,來自最富裕1%家庭的學生錄取常春藤盟校或「常春藤+」(Ivy plus)學校的機率是低中產階級家庭學生的兩倍;常春藤+盟校包括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學院(MIT)、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以及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

「機會洞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哈佛2013屆學生中來自收入金字塔底層20%的學生僅佔所有學生的4.5%,而來自金字塔頂端20%的學生則佔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