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馬英九訪陸 應有更高的期待(劉性仁)

前總統馬英九將赴大陸祭祖,引起正反兩面熱議甚至意見交鋒。(本報資料照片)

據媒體報導,前總統馬英九先生將於2023年3月27日至4月7日赴中國大陸祭祖,並率青年學子與大陸學生交流,馬此行將赴中國大陸祭祖,並率同青年學子與大陸學生交流。此行預計訪問南京、武漢、長沙、重慶、上海等城市。

馬前總統率團赴陸,除了是自1949年兩岸分治74年以來,首位踏上大陸的中華民國卸任總統,馬英九率領青年學子訪陸更具有兩岸交流的新意義,其中還包括炎黃祭祖,顯現出不忘本的心態。馬英九訪陸,除了具有高超的勇氣,也令人感動,這代表臺灣主流民意的民選總統,身先士卒替臺灣請命,替臺灣民衆爭取經濟利益,馬英九若能順利訪陸,也展現出蔡政府的寬大胸襟,更重要的意義是,彰顯馬英九一路以來的路線,親美友日和陸之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因此,馬英九大陸行具有相當重大實質與形式意義,更可將兩岸和平發展推上了歷史的高度。

客隨主便,相信大陸當局也會採適當的方式以理相待,並秉持求同存異的態度,重點在於開啓疫後兩岸交流,特別是青年交流,大陸既不會阻擋,也不會介意替臺灣當局傳話或是替人民請命,這是大陸自信的展現,至於接見的層級和對等性安排,大陸當局自然也不會爲難馬英九先生。

國民黨中央對馬前主席出訪大陸,發言人林家興表示,尊重馬英九辦公室規畫,也對馬英九訪陸之行致上祝福之意。林家興表示,國民黨不斷透過行動實踐「親美、友日、和陸」方針,證明以「交流取代交惡,對話代替對抗」的方式,可以有效捍衛中華民國、守護臺灣民主及維護區域和平;馬英九訪問大陸,相信對兩岸交流及瞭解有正向的幫助。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指出,選舉到了,民進黨可能會藉此議題大肆炒作;希望外界平常心看待,馬畢竟已卸任快8年,綠營要戴紅帽大可不必。他認爲,卸任總統訪陸是兩岸分治以來前所未有,有其歷史意義,在兩岸局勢緊張的情況下,有緩和作用,對兩岸人民往來及和平也有幫助。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說,根據國家機密保護法,馬訪陸之旅完全合法;而此行是祭祖,在「情」上沒話說;在「理」方面,民進黨執政後,蔡政府無法爲臺灣人民帶來和平,反而面臨戰爭的恐懼緊張,由卸任的馬英九到大陸走一走,也沒有安排訪問北京,在「情、理、法」三方面都兼顧到。

當然,民進黨爲了意識形態和選票考量,是不可能不阻撓,也不可能樂觀其成,誠如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質疑,中國不斷用武力犯臺吃臺灣豆腐,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外宣佈「九二共識」就是「一箇中國」,馬英九僅是代表個人,不能代表所有臺灣人民的聲音,「請你切記」。陳亭妃認爲,此訊息是給國民黨一個非常大的震撼彈,而這個震撼彈會影響到國民黨在2024年的總統及立委選舉。陳亭妃並質疑,習近平在2019年對外宣佈「九二共識」就是「一箇中國」,既然兩岸就是一箇中國,請問馬英九要用什麼角色訪問中國?所以,馬英九代表的僅是他個人,不能代表全臺灣超過2300萬的人民。

藍綠的反應並不令人意外,問題的核心是臺灣民衆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兩岸交流?及如何看待現階段兩岸情勢?要完全斷絕嗎?還是繼續軍事相向對立?另一個不可忽略及迴避的核心問題是,美國是否樂觀其成馬出訪大陸?倘若馬可以替美臺帶話傳話,緩和中美關係緊張及兩岸關係對立,那麼維持現階段的兩岸情勢,反而是符合美國方面的利益,那麼馬出訪的機會及效益就更高了。蔡政府就算要阻攔,恐怕也只能技術性的杯葛。

總之,馬前總統率領青年學生訪陸,有爲有守,謹慎而行,代表的當然是民間力量,馬英九決定安排清明祭祖時間點登陸訪問,並盼此行「單純化」,相信也不會訪問北京,更不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馬習二會」,以避免刺激美國及引發臺灣民進黨過度反應,以衝擊2024總統大選選情。當臺灣各界都認爲訪美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那麼,訪中是否也不能放棄?出訪不代表投降或友好,只是希望能夠更充分的溝通以增加互相瞭解,至於互信基礎那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期盼馬英九自己祭祖的私事,不要成爲特定政黨政客操弄的目標,更不希望因而影響兩岸關係,甚至是影響2024總統大選。同樣馬英九訪問大陸能夠單純化,降低美中及兩岸緊張關係,「馬英九的一小步,卻是兩岸和平發展的一大步」。馬英九到大陸祭祖、參訪和交流,有必要,也是馬英九的自然權利,更是人性之展現。

當馬英九執政時一直堅持九二共識,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既沒有賣臺,更沒有影響臺灣利益,此時此刻,在兩岸目前複雜嚴峻的情勢下,溝通管道完全不通,馬率團赴大陸參訪交流實在有積極正面的意義。我們應當以更高的格局看待,馬訪陸對兩岸關係是歷史性的,也是個人性的,在當前複雜嚴峻的臺海局勢下更顯重要,畢竟深化兩岸交流、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自然會發揮正面的功能。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