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灣的防疫成效真的很好嗎?(汪誕平)

許多疫情的破洞和疏失,不是執行而是政策使然。特別是身爲指揮中心指揮官和衛福部長的陳時中,防疫的成敗當然也應該由他負責。(資料照/季志翔攝)

本月10日,對於媒體報導COVID-19疫情累計死亡人數已超過1萬多人,據此評論臺灣防疫成效不彰,中華醫師全國聯合會除了表示無法接受之外 ,還對「不當評論」給予最嚴厲的譴責 。

平心而論,醫護人員 在疫情期間的辛勞,全民都有目共睹,沒有人會全面否定他們的努力與付出,也沒有人會故意貶抑他們的績效與貢獻。

衆多醫師的辛酸與不平可以理解,然而,聯合會提出的一些說法是否正確?當然有討論的空間。舉例來說,聯合會指出:

— 在今年4月之前我國染疫人口數和比率都是全球先進國家中的最佳數字 。

— 我國在OECD共40國中,每百萬人口累計確診死亡率仍排名全球第4低。

—經濟學人文獻顯示,臺灣疫情與其他OECD國家相比,每十萬人口COVID-19累積超額死亡率排名世界第4低。

這些數字不能說完全不對,但也絕不能說完全正確。因爲臺灣在去年4月前染疫人口數和比率確實是全球先進國家中數一數二,但去年6月後,情況就已經不同。臺灣確診與死亡人數快速增加,當時致死率3.67%,在東亞及東南亞都排名第1。在疫情嚴重情況下,臺灣一度是先進國家中施打疫苗最少,試問,這樣的防疫成效還能說是全球最好嗎?

再說死亡率和超額死亡率排名全球第4低,無疑是引用指揮中心的講法。今年7月初,指揮中心依據經濟學人統計,指出臺灣疫情期間超額死亡爲負2000人,代表死亡人數比疫情前還要少,在全球排名第2低,當時許多專家就認爲數字不精確,因爲疫情還在進行,必然會變爲正數 。

10月11日,王必勝指出與OECD重點國家比較,我國COVID-19致死率是0.17%,是OECD國家中第6低,每百萬人口死亡數臺灣是OECD國家中第4低。

注意到沒有?王必勝說的是「每百萬人口死亡數」,而聯合會指的卻是「死亡率 」;更重要的,王必勝是指臺灣與OECD「重點國家」相比,也就是說,跟OECD12個主要成員國相比,臺灣排第4低,怎麼到了聯合會這邊就變成全球第4低?難道38個成員國的OECD就是全球嗎?

老實說,在疫情爆發的第1年,臺灣防疫表現確實是可圈可點,但此後漏洞百出,每下愈況;尤其是今年以來,臺灣確診增加人數一度是世界第一 。據詹長權教授指出,截至10月22日,臺灣累積確診741萬4829人,在全球排名第18高,累計死亡1萬2258人,在全球排名第59高。請問,以臺灣醫療水準之高、資源之豐富 ,這樣的防疫表現可以算是很好嗎?

截至11月15日止,每百萬人確診案例:全球82241、美國298605、印度31755、日本185684、香港262768、大陸191、印尼23551、泰國67045、越南116312,臺灣多少?338744!

換言之,按照人口比例,臺灣確診不但比全世界的平均數要高,比起全世界確診人數最多的美國、印度也要高;在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中,除了韓國之外,臺灣恐怕也是首屈一指。

無庸置疑,疫情期間臺灣醫護人員的表現固然值得高度肯定,但防疫成效真的沒有那麼高,主要責任不在醫護人員 ,而是指揮中心,因爲許多疫情的破洞和疏失,不是執行而是政策使然。特別是身爲指揮中心指揮官和衛福部長的陳時中,政策的制定、預算的編訂和措施的監督,都由他主導,防疫的成敗當然也應該由他負責,防疫表現好的時候,他的功勞不能抹殺,防疫表現越來越差的時候,他自然也難辭其咎。問題是,他究竟扛過什麼責任?

(作者爲臺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理事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