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疑賴論的始作俑者(沈迺訓)

(圖/臺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原本鹹認難有火花的總統候選人辯論會,卻因賴清德的失言意外引發討論。儘管賴方面不斷澄清是口誤,然而知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直接挑明着說:「根本沒有失言這回事,所有的失言都是潛意識的真清流露。」

基於賴清德從政以來的臺獨作派,就算是爲了挽救總統選情,只好勉強將就一番認了一回中華民國,但其內心根深蒂固的臺獨意識形態,並不會從此消失無蹤。因此與其將此事定調爲是否賴清德失言與否,不如當作是全臺民衆對賴清德其中華民國國家認同的可信度澈底檢視。

回顧過程,賴清德在辯論會上說「把中華民國當兩岸護國神山是要促進和平還是帶來災難」,看似少了「憲法」;不過,縱使加入了憲法二字,還是難脫賴清德特有的臺獨口吻,讓民衆難以爲其宣稱的口誤買帳。

再者,實有必要再度檢視賴清德對於中華民國或「憲法」的由衷尊重與否的黑歷史。遠的不說,近的在四年前賴清德選擇背刺蔡英文宣佈參加綠營總統初選前夕,賴在出席出席「臺灣制憲基金會」時就表示,現行中華民國憲法有三大問題,包括:第一是這部憲法是在中國製定,「爲中國而制定,不是爲臺灣量身訂做」;第二是一九九六年雖有修憲,但實施廿年來問題不斷;第三個問題最嚴重,因憲法在中國製定,內含中國思想與臺灣命運共同體想法不斷衝突,更在臺灣社會產生矛盾,進而影響臺灣團結。更表示越來越多民衆希望臺灣能有一部新憲法。

由上述說法不難看出,賴清德對於當前憲法有着歇斯底里般的極度厭惡,「正名制憲」纔是他想像的未來願景,也纔會毫不掩飾地表達他渴望一部新憲法的誕生,再把這個希望強加到「許多民衆」這個不確定概念的想像名詞上。

如今情勢不容樂觀,不僅沒有了可供賴清德大談臺獨擦邊球的餘地,更逼得賴爲了避免節外生枝,只好選擇在迴應憲政體制上限縮性的表達。

但從賴清德此次的失言內容片段再度印證,賴清德終究是賴清德,絕不爲誰改變的剛愎性格不改。透過對外持續聲稱失言有所交代,在其內心卻是不折不扣臺獨本性的真情流露。如此做法既能對衆人有所交代,也不因此失其本意,務必認清這纔是賴清德從頭到尾要的「效果」。

正是賴清德深諳佛洛伊德所說「所有失言都是潛意識的真清流露」的套路,他才能如此巧妙的掩飾其對中華民國認同的表裡不一。

因此可以想見的是,倘賴真能當選總統,恐怕不僅將延續他過往對臺南議會的法律藐視、對蔡英文挑戰鋌而走險式宣佈參加總統初選等剛愎性格的呈現,進一步施加於國政推動上;更會將原本只是潛意識作祟的臺獨作派,透過總統權力完全施展,以貫徹其堅信的臺獨意識形態。

賴清德已經在此次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坐實自己就是「疑賴論」的始作俑者無疑。但臺灣民衆如果仍僅是對此抱持猶疑,而不是在投票日時做出明快的決定,讓賴僥倖當選,則臺灣民衆必將在不久的將來,因誤上賴潛意識中那艘臺獨賊船而懊悔不已。(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