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了很多書,閱讀理解還很差?腦科學:中文閱讀靠書寫

爲了減輕學生負擔,教育部提出並指導全國實施“雙減”政策,其中一條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具體細則爲:

對於以時間量化書面作業的做法,一派觀點表示認同:此舉從根本上減輕了低年級學生的課業負擔,符合低年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鼓勵孩子更多地走向戶外,參加體美勞活動,利用更多時間進行筆頭以外的探索。

另一派觀點對此表示堪憂甚至反對,其中不乏一些教師和腦科學工作者。他們表示,一二年級正是兒童習慣養成和思維構建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孩子“貪玩”“健忘”,沒有科學、嚴格的訓練和督促,孩子根本不會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知識點的掌握也會大打折扣。同時,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會獲取更大量的信息,發育迅速。書寫尤其是漢字書寫,因其包含音形義即發音、筆劃、結構等特點,符合孩子的短時記憶特徵,對“外腦”功能的發展有積極作用。

書寫不止字跡好看那麼簡單!

隨着科技發展,我們周圍被各種智能設備包圍,鍵盤、觸屏,甚至腦控,拿筆的頻次幾乎爲零。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認知科學家布倫達·拉普表示:“爲什麼我們的孩子要花時間在紙上書寫。很明顯,如果你練習手寫,你的書法會不錯。但既然有了智能設備,那麼誰會在乎(書寫)呢?”

的確,在中國一線城市不少中小學校的課堂上,pad教學已成標配,其強互動、強趣味、場景化的特色被極力推薦。但這對於那些執着於板書教學、看重書面作業的老教師而言,充滿挑戰——書寫教育真的沒用了嗎?

絕對有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研究人員讓42名成年志願者從頭開始學習阿拉伯字母:一部分人在紙上寫出來,一部分人在鍵盤上敲出來,還有一部分人用外語App學習(就是觀看教學視頻,然後在手機上完成測試)。

結果顯示,“手寫組”不僅更快地學會了字母,他們還能更好地在其他場景運用這些“新知識”。例如,組成新單詞、識別新單詞,甚至用以寫作等。

工具類App的教學應用在識別阿拉伯字母方面也很有效,學習者在練習後很少犯錯,但平均而言,“手寫組”需要更少的練習就能達到良好的標準。

研究小組表示,簡單的手寫行爲,提供了一種感知運動體驗,將學習字母的音、形、義和規律統一起來,這反過來又創造了更豐富的知識和更全面的學習。

在後續實驗裡,科學家們還發現,手寫對語言學習的其他領域也有優勢,即知識通過書寫得到了更牢的鞏固。這與“雙減”細則中,可以在學校安排書面作業進行鞏固練習的說法是呼應的。

中文閱讀能力,必須靠書寫來形成、維持和發展

對學習不同類型的語言文字來說,書寫的功能和價值也不同。中文和英語有顯著差異。如下圖所示:

負責英文閱讀的顳頂區靠近大腦聽覺區(聽力輸入),負責中文閱讀的額中回靠近大腦運動區(如書寫動作)。

這就是爲什麼說,學中文靠寫,六七歲的孩子,手部已經發育成熟,上小學後,一個漢字要寫十遍、百遍,每天都要寫一兩個小時,不然很難記住。

但學英文則不同,懂英語啓蒙的父母無不知曉,學英語要先磨耳朵,優先級是聽,確保聽力輸入的可理解性詞彙量足夠大,才能解鎖接下來的動作。

可見,兩種語言閱讀區域臨近的大腦功能區不同,會導致學習方式、效果上的巨大差異。

國際神經科學學會主席、深圳市神經科學研究院院長 譚力海團隊,曾做過書寫和閱讀能力之間關係的研究。

他們發現,閱讀和書寫能力之間存在正相關,且隨着孩子的年級升高,這種正相關會越來越強。

不僅是電子設備,拼音輸入法進一步惡化了孩子的中文閱讀能力

現實是,孩子們必將更多地使用pad、手機、電腦來替代書寫,且中國孩子更有可能長期使用拼音輸入法(如全拼/雙拼、微軟拼音、智能ABC等),因爲拼音是小學低年級學習漢字的主要輔助手段,那麼兩者疊加,會讓閱讀能力和智力惡化到什麼程度呢?

來自山東德州的50個兒童,參加了譚力海團隊在北京組織的夏令營活動,並經父母和學校同意參加了腦成像實驗。將兒童分成兩組,一組兒童每天平均使用拼音輸入法>65分鐘,另一組兒童每天平均使用拼音輸入法<9分鐘。

通過磁共振設備掃描發現,每天平均使用拼音輸入法超過65分鐘的兒童,其主要閱讀中樞的活動顯著少於每天平均使用拼音輸入法不到9分鐘的兒童,兩者左腦額中回的結構和功能均存在顯著差異。

據上圖所示,中文閱讀能力和拼音輸入法的使用時間成負相關,且隨着年齡增加,負相關也越來越強。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用拼音輸入法輸入一個字,如“譚”字,“Tan”和“言西早”之間沒有任何關係,天天用拼音“Tan”,還會寫“言西早”嗎?還知道“譚”字的意義嗎?

綜上理解,中文閱讀能力的發展,主要靠書寫來形成和維持。如果沒有書寫或書寫不夠,閱讀能力無從發展和提升。

同時,一二年紀的小朋友恰好掌握了拼音,在操作智能產品時,又該如何限制拼音輸入法的使用同樣令人擔憂。

正如譚力海所言,幾十年以前,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們成功解決了漢字的數碼化問題,但現在的研究發現,智能拼音輸入法的使用,會影響中國孩子的閱讀能力的發展甚至是智力的發展。

因此,我們有理由建議在兒童使用的電子設備中,要自帶書寫功能,可書寫也可拼音,自由切換可能是最好選擇。

總之,在減輕課業負擔的同時,如何兼顧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值得各方重視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