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憲的「九二共識」 兩岸和戰關鍵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接受訪問時表態: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這正是兩岸「和」或「戰」的關鍵所在!

自從1987年11月2日臺灣開放民衆赴大陸探親以來,因人員往來衍生出需要雙方公權力處理事項愈來愈多,需要進行協商。1992年底,兩岸關於「一箇中國」的意涵,在我方提議,大陸「充分尊重並接受建議」的內容如下:「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箇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對於一箇中國的涵義,雙方同意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

這個內容與「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內容一致,依照憲法,我方堅持「一箇中國」即「中華民國」;在前言中有「爲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也就是未來要追求國家統一。

在與大陸協商時,雙方「對於一箇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大陸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我方堅持中華民國,如果相持不下,只有訴諸武力解決或者永遠不協商、不往來、不解決問題,所以當時雙方發揮高度智慧,「同意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以此來擱置政治爭議,也因爲雙方有了這段文字,纔有1993年兩岸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簽署四項協議,這就是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

這段文字後來在2000年被學者與媒體以「九二共識」來命名。2008年5月國民黨執政,6月海基、海協兩會在往來正式文件中就提到,以「九二共識」爲兩岸互信基礎,恢復制度性協商,自此「九二共識」四個字正式出現在兩岸官方文書上。

然而,民進黨在2016年5月執政,不承認「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依舊維持「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的「臺獨黨綱」,才造成如今兩岸關係走上戰爭緊張的危險邊緣!

在2008年至2016年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一共舉行過11次會談,簽署23項協議,包括兩岸直航、大陸觀光客來臺、ECFA等協議,開啓了雙方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時代。雙方也定期舉行「兩岸事務首長會議」並設置電話熱線,並於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領導人「馬習會」。

「九二共識」具體作用就是讓兩岸「擱置爭議」、「務實協商」。「擱置爭議」就能維持兩岸和平現狀,不會因爲「對於一箇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就以武力來解決,讓兩岸人民免於戰爭的恐懼;「務實協商」就能讓雙方坐下來解決各項實質問題,共創雙贏。

總而言之,兩岸最終是「和」或「戰」,相信臺灣人民會做出最明智的抉擇!(作者爲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