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偉/商業旅遊,下一個超前部署:國際旅遊聯盟

▲帛琉有望成爲臺灣首波開放入境國家。(圖/記者蔡玟君攝)

何志偉立法委員

臺灣的防疫工作真的做得很成功,靠着衆人的努力與合作,守住了這海角天涯樂園。在全球疫情未平的狀況下,我們幾乎要恢復正常生活了,生活在臺灣,是何其幸福的事情。

身爲一名立法委員,我的工作是除了確認臺灣現階段的安全,更要洞察未來可能的發展與機會。下一個階段,受疫情影響的世界會怎麼發展?我擔心,在後疫情時代國際往來重啓之際,臺灣會不會找不到同樣安全程度的國家優先開放,未能善用防疫成果抓緊經濟復甦的腳步?儘管外交部領務局3月宣佈外籍人士禁止入境,仍保留了持商務履約證明者的入境方式,商務旅遊的恢復仍未見曙光。對此,我和蘇巧慧委員、郭國文委員、羅美玲委員召開座談會,邀集相關專家與政府部會一同研議

面對國際往來的重新開放,觀察重點有三:

首先是臺灣的國際參與

各國皆盼望在防疫安全前提下,適度開放國際旅遊,重振疫情爆發後首當其衝的觀光業。目前,歐洲、大洋洲國家皆有意開始解封,放眼夏季旅行商機。而日本也傳出有意對泰國越南澳洲紐西蘭等國公民開放入境,但臺灣不在名單上,令人失望。臺灣當然希望爭取和疫情風險低的國家形成互惠的國際旅遊聯盟。

臺灣是個非常仰賴外貿與觀光的國家,我們必須要提前準備,避免在國際交流中被排除。根據讀賣新聞獨家報導,日本預計開放的首波名單,表面上是基於同爲TCTPP的成員,但未包含臺灣,這是一個很大的警訊

其次,互惠前提下開放商旅,需要更多把關與溝通

複雜的是,商務旅行的互惠必須建立在雙方平等互相開放的前提下,而這樣的開放還是有風險,正如同疫情指揮中心的專家小組成員李秉穎醫師,在我們所召開的座談會中所說的一樣,任何開放都有風險,開放商務或是觀光,都必須要持續進行戴口罩勤洗手的生活模式,而民衆是否願意也是一個問題。我認爲在臺灣的後疫情時代(他國則可能疫情正盛),未來若指揮中心功成身退,外交部、交通部等相關單位仍需進行跨國、跨部會的溝通與協商,才能儘快有所斬獲。

最後,提早準備重啓國際觀光

商務旅行開放之後更遙遠的下一階段,則是觀光互惠聯盟,也是臺灣觀光業者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遠景關島七月就願意對我方開放不隔離直接旅遊,帛琉也提出和臺灣組旅遊泡泡的想法。在我召開的座談會中,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提出可研議,相對安全的國家,如紐西蘭、帛琉,能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即可互相拜訪。這樣的交流也是經濟解封的一環,如同商務交流,這也應該是一個跨國跨部會的溝通協商任務,但因爲牽扯到更大量的觀光客,所以更需要提前準備這個可能發生的遠景,這纔是超前部署之道。

我明白大家都很珍惜臺灣目前的成果,但我們遲早要再面對後疫情時代的變化,我們必須要步步爲營時時小心,才能夠穩健地走下去。只要我們夠超前部署,以臺灣的智慧和成果,相信必能成爲世界上最快復甦的國家!

熱門點閱》

港版國安法趙春山川普打出「七傷拳」 中美關係還能回春嗎?

吳昆玉/美國香港暴動有溫牀 臺灣不要當啦啦隊

羅廷瑋中央政府忙着幫中火開脫 誰來關心臺中市民?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