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琵Together」 守護黑面琵鷺紀錄片花蓮上映

「守護黑面琵鷺」紀錄片到花蓮首映,1百多位愛鳥人還有學生到場支持。(王志偉攝)

紀錄片導演樑皆得與觀衆互動,縣長徐榛蔚、林管處副處長王怡靖與愛鳥協會都表示感謝。(王志偉攝)

花蓮縣內水鳥種類豐富,有多個重要棲地,無論是留鳥或侯鳥,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精彩樣貌,其中冬季時,也會驚見10幾隻黑面琵鷺到花蓮渡冬;「守護黑面琵鷺」紀錄片到花蓮上映,透過知性感性的旁白,敘述黑面琵鷺一生,導演樑皆得希望讓更多人關注水鳥棲地,「讓牠們不要在地球上消失。」

樑皆得最新作品「守護黑面琵鷺」,由花蓮縣野鳥學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合作,在花蓮新天堂威秀影城舉辦放映會,邀請愛鳥人一起進戲院「黑琵Together」。

「守護黑面琵鷺」紀錄片透過人稱「黑琵先生」的攝影家王徵吉,30年來探索黑面琵鷺生態的生涯歷程爲影片核心,並忠實紀錄一羣默默守護黑面琵鷺的學者、繪本作家、賞鳥人、基層公務員、養殖業者,以及更多的無名英雄,敘事真切、質樸、感性又知性。

故事串起黑面琵鷺從30年前少於200只,到現在全球超過6000只的數量,卻仍面臨着環境變化、棲地減少或劣化等生態壓力,依然沒有脫離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紅皮書)的瀕危名單,在臺灣,在南部的棲地也面臨地面型光電開發、棲地破碎化等威脅「未來還有許多事情要努力」。

樑皆得到花蓮與觀衆進行交流,分享黑面琵鷺紀錄片拍攝歷程及甘苦談,感謝各界支持這部紀錄片,期待更多民衆能夠重視保育的議題,讓這些珍貴的保育水鳥能夠得到保護,族羣也能夠漸漸穩定、拓展。

花蓮林管處副處長王怡靖表示,花蓮其實有相當多的動植物需要關注,林務局也會持續投入生態保育的工作,並且結合民間團體、各公部門,以及民衆的力量一起努力。花蓮縣長徐榛蔚也到場支持。

林管處說,花蓮地區的水鳥種類豐富,有多個重要水鳥棲地,無論是留鳥或侯鳥,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精彩樣貌。近來花蓮地區備受關注的水鳥包括了水雉、小燕鷗,陸續發現在花蓮地區棲息、繁殖,黑面琵鷺冬季時約有10數只會到花蓮渡冬。

林管處也表示,近來在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劃支持下,關注花東縱谷平原溼地保育軸帶,包括花蓮溪口、壽豐養殖區、三民養殖區、玉里啓模溼地及馬太鞍溼地等,皆爲重要水鳥棲地,期待能以生態友善的經營管理方式,營造穩定、跳島式的棲地,提供水鳥良好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