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獎學鯨」頒獎有洋蔥 領獎學生向臺下奶奶謝恩:「謝謝您把我養大」

▲鴻海獎學鯨頒獎典禮。(圖/鴻海教育基金會提供)

記者姚惠茹/臺北報導

全大最大獎助學金計劃「鴻海獎學鯨」近日舉辦頒獎典禮,學生致詞代表蘇恩質向臺下的奶奶道出感謝,「阿媽,你看我做到了!當我知道得獎時,第一個就想告訴您!謝謝您把我養大!」

就讀成功大學二年級的蘇恩質,首先分享自己的故事,由於從小與奶奶、姊姊相依爲命,靠着奶奶白天做清潔工、清除電線杆上的傳單、晚上再到餐廳洗盤子,最後打包餐廳的剩菜回家,就這樣一路拉拔姊弟倆長大。

出生於如此清苦的環境,讓恩質更懂得感恩並體恤奶奶的付出,因此把握各種打工機會,即使是下課十分鐘也在系辦送公文、打掃賺取生活費,恩質將對祖母的感謝化成奮鬥的動力,首次申請鴻海獎學鯨就靠着優秀的求學經歷與豐富的志工經驗成爲十萬元得主。

獎學鯨的得獎者用不畏生活困境、樂於回饋的積極態度經營人生課題,成爲一篇篇精采的生命故事,就像曾爲了省伙食費導致營養不良的吳雨潔(化名),總把學生餐廳的午餐分成兩餐吃、不管到哪,通勤只靠腳踏車、總穿姊姊的舊衣服。

像這樣拼命的生活,就是爲了追求夢想成爲開發工程師,並讓爲疾病所苦的奶奶與母親安心養病,不需自行減少用藥以節省醫藥費的支出,雨潔分享,「還好有鴻海獎學鯨,讓我不用煩惱學費,還能參加許多資訊類競賽,最重要的是奶奶與媽媽再也不用擔心醫藥費,而願意好好服藥了!」

獎學鯨得主除了擁有堅忍的毅力,更有「不服輸」的精神,如同就讀國立體育大學的侯國輝,連續兩年申請獎學鯨都落榜,今年力拚第三次終於取得頒獎典禮的門票,並提到「其實我蠻感謝評審沒有讓我第一次就上,讓我看見自己的不足,所以參加很多公益活動跟校園服務的社團」

▲鴻海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汪用和。(圖/鴻海教育基金會提供)

抱持樂觀的態度的國輝其實有個艱辛的童年,父親早逝後,新住民媽媽就一肩扛起爸爸留下的龐大醫療債務,而爲了儘早還清醫藥費,媽媽甘願做24小時不得休息的看護工作,就希望夜班的加給能給年幼的國輝吃得飽穿得暖。

媽媽的愛讓他成爲溫暖的人,即使家境清貧,每到了過年,國輝總會撥出部分自己打工攢下的錢捐給社福機構,他笑着說「收到獎學金後,我也會部分捐贈給弱勢團體,就如同獎學鯨對我伸出手般,我也要盡一己之力幫助人。」

鴻海獎學鯨自開辦4年以來,合計已協助超過1800名清寒學子,發放高達1.4億元的總獎金。根據鴻海教育基金會的收件數據分析,具有政府發放的經濟證明雖仍佔多數,但推薦證明的申請比例,無論在大專院校生或是碩博士生,比去年相比都成長6%,再次彰顯鴻海獎學鯨的特色,希望扶助落在社會安全網之外的莘莘學子。

今年更有8位評審代表前來與獎學鯨得主分享榮耀,其中麥肯錫資深顧問管國霖表示「鯨魚最美的時刻是躍升水面的剎那,鴻海獎學鯨就是讓鯨魚奮力往上的那股助力,我在評選過程中看到了學生雖然出身清寒家庭,但卻充滿『大愛利他』的精神,讓我十分感動。」

淡江工學院院長李宗翰十分清楚校園中有許多需要幫助的學生,因此表示「如果可以,我真想讓每位申請者都拿到獎學金,因爲他們的優秀不只是在課業上,還有對於人生的態度是如此積極與不服輸!好希望能有多些像鴻海獎學鯨這樣的發掘計劃!」

鴻海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汪用和表示「鴻海獎學鯨像是個大家庭,我們希望不只給學生『魚』,也能提供『釣竿』,因此我們會舉辦『獎學鯨交流成長營』,邀請專家來爲學生上課,增加獎學鯨得主的競爭力,並讓得主面對面交流,知道彼此並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