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水尾社區彩繪老牆生意盎然 幕後推手打造彩色世界

來自雲林的廣告老畫師黃燕志,默默地將水尾社區老屋打造出新氣象。(謝明俊攝)

廣告老畫師黃燕志一筆一畫地堅持手繪完成彩繪畫作。(謝明俊攝)

廣告老畫師黃燕志冒着酷暑及寒冬坐在牆角一筆一畫地堅持手繪完成彩繪畫作。(謝明俊攝)

後龍鎮水尾社區經過衆人努力改造重塑出新氣象。(謝明俊攝)

黃燕志在水尾社區的第一幅作品「牽罟路」。(謝明俊攝)

黃燕志逼真地把鄉間柑仔店描繪出來。(謝明俊攝)

黃燕志充滿童趣的作品皮卡丘。(謝明俊攝)

黃燕志的作品夏日小屋,巧妙地替老屋變身。(謝明俊攝)

海底總動員也是黃燕志畫作的內容之一。(謝明俊攝)

苗栗縣後龍鎮水尾社區近幾年全力打造社區新風貌,在苗栗縣政府水利處的輔導下,將社區原本老舊的平房,以外牆彩繪方式,重新賦予老屋新生命,讓許多外來遊客驚豔不已。負責彩繪老房子的幕後推手,是來自雲林縣斗六市的廣告老畫師黃燕志,他整整花了2年時間,冒着酷暑寒冬,默默獨自一筆一畫地替社區換上新裝,看到社區重生,他與有榮焉。

水尾社區是臨近海灘的一個老村落,過去有相當多的居民是靠着牽罟維生,另有部分居民栽種稻米和西瓜、香瓜等作物,古時人形容地方「風頭水尾」都是生活艱困,栽種不易的地方,水尾裡的住民歷經百年來都是在困苦的環境度過,因此,社區裡的房舍多半是老舊平房,一色的灰白,了無生趣。

4年前首次選上水尾里長的樑清文,希望把家鄉重新改造新面貌,讓水尾變身成遊客喜歡前來的牽罟漁村,他重新將過往牽罟年代的罟寮、村民共同扛着罟網走向海邊的牽罟路逐一恢復,他更向縣府提出計劃,希望以彩繪方式將過去牽罟生活重現在社區,獲得縣府水利處同意補助經費後,樑清文透過網路找到了廣告老畫師黃燕志。

63歲的黃燕志出身自雲林縣斗六市,從小他就發現自己喜歡畫畫,但因家窮,父親也不認爲畫畫能當飯吃,黃燕志堅持走這條路,於是在國中畢業後,就隻身北上在臺北市萬華找到一個廣告公司當學徒,開始他廣告繪圖生涯。

黃燕志有繪畫天份,很快就成爲公司的師父,他畫的廣告包括了建案廣告、戲院廣告,甚至是選舉看板,都是徒手一筆一筆畫出來的,所以他特別擅長3D透視的方式來呈現作品,後來就回到中部自己開業,但因電腦繪圖的出現,使得黃燕志的生意大受影響,但是他仍然堅守手繪,他認爲這才能真實表現自己風格。

2年多前,黃燕志受邀來到完全陌生的水尾社區開始替老屋彩繪,第一幅就是牽罟路旁老牆,經過與樑清文共同構思設計,決定以大帆船及風車爲主題,黃燕志以3D透視的筆法繪出立體的彩繪,立刻引來衆人目光,接下來,黃燕志在水尾區到處彩繪,至今他已完全4大區塊,近20幅彩繪作品,包括有海底總動員、燈塔、夏日小屋、漁村柑仔店、兔年與櫻花等等,每一幅都是不同主題,都是由他與樑清文共同研究定案,黃燕志更會利用老屋結構細節,融入彩繪畫作中。

水尾位在海邊,夏天酷熱,冬天的東北季風更是寒洌,黃燕志就這樣冒着高溫寒風,堅持手繪地完成這些壁畫,讓整個水尾社區出現新風貌,讓遊客到此都有驚豔的感覺,未來他將繼續蹲坐在壁角一隅,持續爲水尾社區的重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