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董座蔡裕慶續任 新廠明年7月量產電動巴士及底盤車等產品

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22日以控制室即時數字看板爲例,說明電動巴士的後端管理重要性。(圖/劉朱鬆)

臺灣電動巴士大廠華德動能(2237)22日召開股東常會,並改選七席董事(含獨董三席),董事長蔡裕慶續任。蔡裕慶表示,華德租用車王電(1533)的中港新廠一樓,新廠7月4日舉行上樑典禮,明年第二季試產電動巴士等產品,明年7月量產,最快2022年公司營運,才能轉虧爲盈。

另持有華德6.57%股權的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22日無意角逐華德的董事,僅擔任華德大股東與策略合作伙伴。華德共選出四席董事及三席獨董,車王電蔡家,包括蔡裕慶與胞兄蔡裕成、胞姊蔡珠蘭,取得華德三席董事,蔡裕慶續任董座。另華德創辦人蔡篤雄的兒子蔡易忠,也取得華德一席董事。

蔡裕慶說,華德中港園區新廠,若二班制生產,電動巴士整車年產量1,500至1,700輛,符合臺灣市場需求。另華德的「底盤車」年產能6,500輛以上。

在海外市場方面,蔡裕慶透露,疫情前,公司原要出貨三輛電動巴士,出口至巴拉圭,但因南美洲疫情非常嚴重,迄今訂單尚未出貨。另在東南亞市場,華德也與印尼某家業者簽訂合作備忘錄(MOU),打算將電動巴士或「底盤車、「底盤三電」外銷至印尼。

面對政府希望公車、客運及遊覽車業者2030年新購買的巴士,都要採用電動車,蔡裕慶大膽預測2026年以後,國內新採購的巴士,預估約九成都是電動車,不用等到2030年。

不過,華德目前營運最大挑戰,就是政府對於購買新的柴油巴士,還有補助,且有些縣市政府對柴油巴士補助金額還很高。蔡裕慶認爲,上述新柴油巴士補助政策,政府可能會逐步調整,以符合推動電動車政策。

蔡裕慶以華德營運模式爲例,臺灣電動巴士訂單,是公司營運基礎,但邁向國際市場,纔是公司營運真正要走的路,如果華德不能夠赴海外市場,與大陸電動巴士大廠比亞迪及廈門金龍競爭,且若競爭不了,華德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蔡裕慶說,公司賣電動巴士的獲利來源,不是隻有硬體,還要賣服務,甚至把車輛維修都承包,以增加營運利潤。 華德因營運及管理需要,22日經董事會決議通過將公司地址,由臺北市文山區,遷移至桃園市大園區。

至去年底爲止,華德累計稅後虧損4.47億元,達實收資本額的二分之一,會中決議去年度不分派股利、員工及董事酬勞,並以2019年資本公積1億元,轉撥補虧損之後,待彌補虧損金額3.4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