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成立脊髓損傷醫療重建中心 將助全臺傷友重拾人生

花蓮慈濟醫院成立「脊髓損傷醫療重建中心」,未來將在北、中、南、東4大院區提供重建服務,提供全臺傷友醫療照護。(羅亦晽攝)

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除提供脊髓損傷患者醫療重建,也和身爲電腦工程師的病友楊清壬,一起設計開發「脊管家」app,安排個管師提供線上諮詢服務,即時回覆病友于症狀上的疑問。(羅亦晽攝)

全臺脊髓損傷患者約6萬人,傷友除需專業醫療照護,心靈關懷及經濟扶助也相當重要,花蓮慈濟醫院成立至今30年來,在與慈濟基金會支持下,持續協助患者重拾人生,但因服務地點多在花蓮,對其他縣市病友來說極爲不便,因此將成立「脊髓損傷醫療重建中心」,在北、中、南、東4大院區提供重建工作,將醫療照護服務觸及各地。

慈院指出,慈濟基金會關懷脊損病友逾半世紀,慈院1986年成立後,與醫護團隊齊力推動醫療重建工作,爲讓院方能照顧更多傷友,1991年還成立「脊髓損傷醫療重建基金專戶」,提供患者醫療補助、急難救助、職業訓練與殘障福利等多元服務。

然而慈院醫療重建工作多在花蓮,對外地病友來說相當不便,因此院方去年開始規畫在花蓮、嘉義大林、臺北及臺中等院區,各成立一處「脊髓損傷醫療重建中心」,由病友常接觸的科別,包括神經內外科、泌尿科、骨科、整型外科、復健科及身心醫學科等專科醫師組成團隊,提供患者關懷、重建、復健及照護等4大服務。

同時慈院醫療團隊也與身爲電腦工程師的病友楊清壬,設計開發「脊管家」app,安排個管師提供線上諮詢服務,即時回覆病友于症狀上的疑問。

擁有28年病史的嘉義市脊髓損傷總幹事黃清助認爲「脊髓損傷醫療重建中心」的成立,對傷友來說是莫大的福音,他說,脊髓損傷一開始受到的傷害除了行動不便,後續還會面臨泌尿、神經、復健等問題,自己過去因聽聞慈院有提供醫療重建,便會從嘉義遠赴花蓮治療,不過長期長途拔涉讓患者與家屬均疲憊不堪,如將重建服務擴及全臺,對各地傷友來說方便許多。

花蓮脊髓損傷福利協進會理事長彭儀珠則大讚「脊管家」app的開發,她說,因時常有泌尿、骨科、褥瘡及神經上的問題,過去只會在某一症狀發生時,找醫生對單獨症狀下藥,但app上的個管師會特別詢問或提醒其他併發症,並協調掛號科別,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減少病友掛號看診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