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傳說成體系 媲美古希臘神話

申賦漁的《諸神的蹤跡》新書發表會在上海舉行。(取自澎湃新聞)

女媧雕像。(CFP)

黃帝雕像。(中新社)

臺灣高中歷史新課綱朝代面貌模糊,大陸卻試着把模糊的遠古時期三皇五帝排出一個系譜!大陸作家申賦漁近日出書《諸神的蹤跡》,把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遠古時代傳說,理出脈絡。他表示中國的神雖然很多,人間、山水間、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有神,「但中國也有類似西方宙斯的主神,就是中央天地黃帝;主神確立了,其他神就能看清次序。」

澎湃新聞報導,申賦漁17日在上海的新書發表會表示,中國神話的困擾是,記錄神靈的古書不是一本,而是散落在《山海經》、《呂氏春秋》、《淮南子》、《太平御覽》、《列子》、《史記》、《路史》、《繹史》等書中。

按時間線撰寫

伏羲「長着龍的模樣,畫出了流傳千古的八卦圖」;神農「生下來長着牛頭人身,嚐遍百草着成醫藥聖書《神農本草經》」;蚩尤「長着豹子一般的頭,他的食物是砂礫、石子以及堅硬的金屬」;黃帝的兒子禺猇「長着人的臉,鳥的身子,腳下踩着兩條黃蛇」……與生而爲神的希臘神話中的衆神不同,中國的衆神總是帶有更多奇幻色彩。

申賦漁說,他花了很久時間完成拼圖,讓碎片式的資訊變得更有條理,並希望學子不要以爲歷史就是宮廷劇或是「王者榮耀」這類遊戲。

「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女媧造人,然後從有巢氏、燧人氏、神農氏到後來的炎帝、黃帝,再到我們的五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然後再到夏商周,這本書是按照時間線寫的」,申賦漁說,讀者看完全書後,會發現原來中國的神話也成體系,不比西方古希臘的神話遜色,完全可以媲美。

從古籍取故事

申賦漁的每個故事都註明出處,例如黃帝、伏羲、少昊、顓頊、炎帝是上古的五神:最高的是黃帝,輔佐神是后土,管大地以及地下,北京地壇祭的就是后土;東方天帝是伏羲,指揮春神句芒;南方天帝是炎帝,輔佐神是夏神祝融,也就是火神;西方天帝是少昊,輔佐神是秋神蓐收,扛着一把大斧頭,所以古代講「秋後問斬」;北方天帝是顓頊,輔佐神是冬神玄冥,要唱《玄冥之歌》迎冬神。

這些神的譜系,在《呂氏春秋》有詳細記載,包括每個神手上的武器:春神手上有一個圓規,秋神手上有一個矩,所以是「規矩」;黃帝輔佐神后土手上有一個象徵物「繩」,在古代指的是木鬥,《山海經》裡也記載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