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慧】慧眼看天下/川普貿易施壓 威嚇意味濃

▲《慧眼天下話題面對面單元,特別邀請臺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與主持人黃寶慧深度分析中美貿易情勢。(圖/新聞節目中心)

新聞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宣佈從8月23號起,對價值160億美元的大陸商品徵收25%關稅,這是美國7月以來第二波執行關稅措施,將痛擊大陸哪些要害? 臺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美國一年從大陸進口大約5千億美元的商品,而這兩波課徵金額一共爲500億美元,這只是美國從大陸進口的十分之一,雖然第二波關稅清單涵蓋半導體以及電子產品,但是大陸的半導體出口本來就不是強項,反而非常依賴海外進口,目前主要仍是接美商下單、大陸製造,若商品遭美國製裁,可能換個地方生產臺廠甚至還有機會受惠於轉單效應,所以乍看之下很嚇人,但其實不成影響

另外讓全球憂心的是,大陸立即宣佈一系列報復措施,將對美國汽柴油電動車等涵蓋333項商品祭出反制關稅,而且實施日期則與美方同步。兩大強權貿易戰開打,這對全球會有什麼改變? 臺灣又該如何應對? 孫明德表示,每當中美貿易戰產生陰影時,第一個影響的一定是股匯市,第二個是出口,不過以目前制裁清單來看,臺灣、大陸出口還沒受到影響,真正會對臺灣形成巨大沖擊的是「資通訊產品」,如果美國真的像外界預測一樣,還有第三波加稅清單,那臺灣就很難避開,屆時影響纔會比較大,需要特別觀察 。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警告大陸,不要低估美國打貿易戰的決心,而且還稱將要跟歐盟達成協議對抗大陸,就是爲了讓大陸在貿易上被孤立,美國聯手歐盟真的有可能嗎? 臺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其實美國要和歐盟聯盟不容易,加上因爲先前貿易戰的關係,歐盟與美國漸行漸遠,不管是從政治還是外交方面來看,雙方歧見仍重。另外孫明德補充,川普發動中美貿易戰,目的只是爲了拉擡自己年底美國期中選舉的聲勢,最後應該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相信中美雙方最後還是會坐下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