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廣東出臺10條措施強監管促消費

12月24日,記者從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獲悉,該局印發通知,從密切關注市場消費動態、全面加大監管工作力度、積極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協同構建社會共治新格局等四個方面提出10項務實舉措,進一步強化監管促進消費。

一是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集中力量查處一批民生領域典型壟斷案件,持續加大妨礙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清理力度。加強節假日等重點時段價格監管,強化民生領域價格收費監管,加強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爲監測分析。

二是強化食品和工業品質量安全監管。深入推進“明廚亮竈”建設,加強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監管,強化重點業態重點場所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持續開展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實施質量信用“賦碼展示”工程,建立完善產品質量信用檔案庫。探索建立向優質企業選派質量技術服務特派員制度,推動企業產品質量從生產符合型向消費適配型轉變。

三是強化網絡交易行爲監管。持續推進“平臺合規點亮”行動和網絡市場監管促發展保安全專項行動,不斷深化“優化平臺協議規則”工作成果。引導平臺企業對照《廣東省互聯網平臺經營者合規指引(反壟斷)》做好競爭合規管理。落實省局《關於推動網絡交易平臺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全面強化對網絡交易平臺企業的過程性和常態化監管,推廣《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修改平臺服務協議和交易規則操作指南》等文件,強化平臺企業精準性合規指導。

四是加大執法辦案力度。堅持以“小切口”貼近“大民生”,聚焦關係人民羣衆生命健康安全的“衣食住行”等重點商品、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認真組織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有力打擊市場監管領域違法違規行爲,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斷提升羣衆滿意度。

五是加強消費領域標準建設。建立健全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粵菜師傅、預製菜等消費領域標準體系,進一步規範消費市場,引領消費結構升級。推動廣東傳統優勢消費品質量標準與國際接軌,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加快建立健全綠色智能家電、電子產品標準體系,實現不同類型、不同品牌互聯互通。聯合港澳研製、公佈、實施高質量“灣區標準”,推進“灣區認證”。針對新型消費模式,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制修訂,發佈一批企業標準“領跑者”。

六是開展放心消費承諾創建活動。在全省範圍內持續推進“經營者放心消費承諾”和“線下無理由退貨承諾”兩項活動,不斷提升放心消費“雙承諾”商家的數量和質量,加大放心消費街區、商圈、農貿市場等方面的創建力度,促進消費環境的改善。加大活動宣傳推廣力度,提高活動的社會知曉度和參與度,擴大活動的社會影響。

七是提升投訴舉報處理效能。暢通投訴舉報渠道,依法、有序、高效處理涉及市場監管職能的投訴舉報。按照市場監管總局統一部署,全面開展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工作,減少消費市場信息不對稱。積極引導經營者依託全國12315平臺在線化解消費糾紛,將 12315“五進”社會消費維權網絡由線下向線上拓展,降低羣衆維權成本,推動消費糾紛化解在源頭。

八是發揮消委會社會監督作用。依法加強全省各級消委會組織建設,健全組織機構,完善基層消費維權網絡。加強消費調查體察,深挖行業問題,促進整改規範;善用約談、勸誡、警示、挑戰潛規則等手段,加大對不良企業監督力度,及時發佈消費提示警示;加強消費引導和宣傳教育,創建或共建更多領域消費教育基地,開展惠民促消費活動。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和新媒體作用,向社會傳遞消費正能量。

九是加大消費者司法保護力度。加大支持消費者訴訟力度,適時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擴大公益訴訟工作成果。探索“公益訴訟+集體訴訟”維權模式,制定支持消費者訴訟和集體訴訟制度規定。

十是深化粵港澳消費維權合作。建立省級、市級及區域間多層次合作框架,探索建立大灣區消費投訴轉辦、視頻調解、糾紛仲裁等機制。完善粵港澳大灣區消費投訴轉辦平臺,實現三地消費投訴“一網轉辦”。適時舉辦消費者權益保護活動,深化粵港澳三地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交流與協作。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表示,下一步,該局將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完善工作機制,精心組織實施,加強督促落實,壓實屬地責任,因地制宜採取有效舉措,積極探索有效做法,不斷強化消費領域綜合監管,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切實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馮家鉅 通訊員 粵市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