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購+註銷,一波上市券商行動搶眼,更多上市公司以回購加強市值管理

財聯社3月8日訊(特約記者 趙昕睿 記者 林堅)自2023年三季度以來,至少已有5輪上市公司回購潮,真金白銀投入力度仍在加碼,以註銷爲目的的回購增加成爲關注點。

據天風研報,從回購計劃來看,今年A股上市公司已發佈的回購計劃數量達927單,同比增加518%,涉及計劃回購金額達到846.98億元,同比增加1039.33%。從實施情況來看,今年A股上市公司已公佈的回購行爲達到1175次,同比增加217.57%,涉及回購金額達到947.45億元,同比增加187.12%。

從回購目的來看,今年以來以“市值管理”爲目的的回購案例明顯增加,多家發起“註銷式”回購。其中以“市值管理”爲目的的數量達到89單,同比增加4350%,其佔比爲9.60%,同比提高8.27個百分點;金額方面:以“市值管理”爲目的的計劃回購金額達到127.30億元,同比增加4446.43%,其佔比爲15.03%,同比提高11.26百分點。

一波上市券商回購搶眼

截至3月8日,開年來至少有11家上市券商公告了回購公司股本進展,其中包括華泰證券、國泰君安證券、東方財富、東方證券、海通證券、國金證券、西部證券、廣發證券、國信證券、東吳證券、申萬宏源等。

3月7日,東吳證券公告稱,公司於2021年實際回購的股份3879.98萬股,原定用於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計劃,考慮三年期已滿使用,現將回購股份註銷,擬註銷A股股份計3879.98萬股。

3月4日,國金證券公告擬以公司自有資金回購資金總額5000萬至1億元,回購用途用於減少註冊資本,這距離上次回購舉動僅隔一月。

此外,東方財富在2月26日宣佈,將已完成的10億元回購股份用途,從原用於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調整爲全部用於註銷,同時減少公司註冊資本。對於東方財富的回購+註銷,一時也引來行業諸多點贊。

除了上述上市券商,在已披露回購預案的上市公司中,有一開始就以註銷爲目的,也有此後公告將回購股份改爲註銷目的。

例如,近期公佈回購計劃的比亞迪(擬4億元回購後註銷)、 格力電器(擬以15-30億元回購並註銷)、寧德時代(擬以20-30億元回購並註銷)、步步高(擬以1.5-3億元回購並註銷)等龍頭企業都是以註銷爲目的進行的回購,起到強效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作用。

此外,2月份有14家上市公司公佈將公司原回購股份用途改於註銷,其中包括美的集團、雲南白藥、東方雨虹、通策醫療等上市公司,或許出於積極響應回購政策及各大會議提法的考量,最終“以投資者爲本”實施利好措施。

回購並註銷爲何會被看好?

業內人士認爲,從市場主體來分,股份回購被視爲維護公司投資價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回購後註銷相比單純回購作爲股權激勵、 員工激勵用途來說,更有利於股價提升。

從業內反饋來看,國外的回購註銷案例也較爲多見,是國際的通行作法。

根據上述天風研報,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後進行註銷導致股本減少,在當期利潤與分紅比率不變的情況下,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回報率、每股分紅等財務指標將提升,從而提升上市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而公用事業板塊上市公司以央國企爲主,在當前政策支持與市場環境下,股份回購對板塊內上市公司市場表現的利好作用有望增強。

有業內人士還分析稱,對於一些股價低於淨資產值的上市企業來說,回購並註銷往往就是內外部疊加刺激力量。公司淨資產值隨着註銷股份增多而增多,最終也將吸引更多投資者的買入。

證監會在今年的系統工作會議中就強調過,要督促和引導上市公司強化回報投資者,更加積極開展回購註銷、現金分紅,目前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都在積極踐行,未來是否有更多上市公司進行回購披露還值得進一步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