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市場化將提高人民幣公信力

匯率僵化與金融開放是危險的政策組合,許多新興經濟體因此出現金融危機。 (中新社)

大陸新一屆政府將展開5年任期,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建議,未來5年要着力提高匯率市場化,完善中間價或基準匯率形成機制。匯率市場化有助提高人民幣公信力。且可倒逼中國轉變外貿發展由以量取勝向以質取勝,由貿易大國轉爲貿易強國;倒逼企業通過技術進步改善議價能力,在跨境貿易計價結算幣種選擇爭取主動,包括更多用本幣計價結算應對匯率波動風險。

管濤撰文指出,匯率市場化亦推動人民幣股票和債券,紛紛納入全球主要指數,以及今年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定值重估,調高人民幣權重。本輪人民幣匯率回調以來,未出現外資流出、匯率貶值的惡性循環,因爲外資擔心的並非匯率的漲跌,而是匯率僵化可能導致的「不可交易」風險。

他說,今年3月起,人民幣匯率回落,部分反映中美貨幣政策分化、中美利差倒掛加深、美元指數屢創新高的影響。但通過匯率彈性,中國保留貨幣政策自主空間,爲鞏固經濟恢復基礎,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創造條件。但鑑於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無論固定還是浮動,均無法確保各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轉變立場,支持對資本流動衝擊採取包括宏觀審慎、資本管制在內的綜合政策。

管濤稱,中國要繼續推進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建設,和貨幣政策框架轉型,儘可能長時間保持貨幣政策處於正常狀態,保持本幣購買力穩定和金融體系健康。匯率僵化與金融開放是危險的政策組合,許多新興經濟體因此出現金融危機。

他強調,人民幣匯率無論盯住單一還是一籃子貨幣,都會變成國際中心貨幣的附庸和影子。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將幫助人民幣擺脫對國際中心貨幣主動或被動的掛勾,降低外匯儲備需求,減少對外風險暴露。有助提高人民幣在國際上的獨立性和公信力,增強中國塑造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