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旅遊門診接軌世界

(聖母醫院提供/胡健森宜蘭傳真)

因應美國11月的新規定,所有外籍旅客尚須提供完整疫苗接種證明。相信這樣的規定以後在中國大陸、歐盟、東南亞、東北亞都會陸續有國家會推出,也一定會成爲將來世界旅遊的趨勢,臺灣必須提早因應。因應的作法其實已經存在,只需一紙公文啓動即可,無須不想做還在狡辯。

臺灣本來就有建立旅遊門診,現在只需一紙公文活化,規定一定要公立醫院或政府授權的私立醫院才得開立疫苗證明,並充裕的配撥疫苗及藥物供其運用,再配上能與護照系統相連結的信息系統,就能有效解決旅客要具備完整疫苗證明的問題。

若有國家需要抗體檢驗或咽拭子篩查,也一樣可在旅遊門診執行,也可以避免資料造假或檢驗質量參差不齊問題。所以現階段旅遊門診的活化非常重要,因爲是使用既有系統,也能趕在11月美國新規定執行前就能符合旅客的需求,現在做正是時候。

對於已接種高端疫苗的民衆,因爲高端是個出不了家門的疫苗,政府有必要協助他們能出國旅行。可以規定接種高端疫苗的民衆,若有出國旅行的需求與證明時,也可以在旅遊門診重新接種合格的國際疫苗。其他無出國需求的高端疫苗接種者,仍然必須依照政府的規定處理。

旅遊門診是在有效管制出國旅客的接種需求,是政府在執行計劃免疫時因應臨時需求而先行給百姓預防接種。這是政府本來就該給人民的保護,只因個人有特殊需求而先行接種,並非額外接種,完全沒有違反疫苗公平正義的原則。和熱區疫苗搶先接種、2類族羣插隊接種性質相同,所以不能用自費處理。自費處理纔是最不公平的處罰,如果要在旅遊門診對旅客接種新冠疫苗收費,就該對插隊的2類族羣收費。

政府對旅遊護照的態度,向來非常消極。指揮中心骨子裡根本痛恨老百姓出國旅遊,擔心會把傳染病帶進來。但是對於歐美旅客卻是拍馬屁縱放,結果臺灣的瘟神是入境的歐美旅客,而非出境的國人。在臺灣有了疫苗後,也無須妄自菲薄我們的疫苗不夠多,若用得好,小兵也能立大功。只要能保護好少部分要出國的民衆,又何必擔心有限的疫苗不能發揮保護臺灣最大的功能呢?

當初3+11事件時,臺灣只有10萬劑AZ,如能撥個5000劑先把國籍航空機組員全部優先接種,那怕是3+11,就算是0+14一樣不會成爲防疫破口。所以這只是政府有心沒心的問題,跟疫苗夠不夠一點關係都沒有。

旅遊門診的活化與3+11同樣都是開放國門的重要政策,但也需疫苗加持才能竟全功。3+11垮在疫苗,好事變成弊案。旅遊門診也會垮在不撥疫苗、收取費用、或接種證明無法與護照接軌,盼政府推動時能上點心。(作者爲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