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碳稅加速全球淨零排放 綠能、電動車成主要賽道

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經理人張士琳指出,目前包含歐盟已有64個國家設有碳定價機制,涵蓋全球超過5分之1的碳排放。而臺灣爲全球工業生產重鎮,人均用電量高居全球第12名。雖然爲全球用電大國,但臺灣能源高達98%仰賴進口,提高自產能源的比例有其急迫性,且自產能源將降低國外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另一方面,政府已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達20%的目標,目前距離該目標仍存在顯著缺口,意味綠電具成長潛力。

張士琳進一步分析,能源消耗佔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7成以上,能源消耗又以電力、交通相關的排放爲大宗;對於前者,企業可透過購買再生能源憑證、或直接採用再生能源等,達成碳中和目標;對於後者,電動車成爲最佳替代方案。也就是說,綠能、電動車爲全球淨零排放的主要賽道。

就電動車而言,張士琳表示,今年上半年汽車產業由於車用晶片短缺,廠商將生產資源配置於特定車款,尤其優先生產電動車,刺激電動車銷售揚升,目前車用晶片供應缺貨情況已逐步緩解,被壓抑的需求釋放將進一步刺激車輛銷售,加上第四季爲汽車產業旺季,全球電動車預料於2021年、2022年將分別成長78%、47%,臺股相關電動車供應鏈的財報於第四季仍具上修空間。

臺灣過去30年以電子代工闖進全球供應鏈,具高彈性、高配合度及高技術水準等優勢,隨着電動車市場崛起,中信投信預期,相關臺廠供應鏈可望再以「打羣架」的優勢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