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首波450戶社會住宅 預計2026完成

基隆市第一波社宅於5月31日起公開招標,預計2026年完成。(基隆市都發處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基隆市長林右昌持續推動住宅政策,先前重心都放在包租代管政策,興建社會住宅的政策終於出現了。基隆市都市發展處6月1日公佈,基隆市首波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推動的「光明安居」社會住宅,預計提供約450戶社會住宅,新建統包工程自5月31日公告招標,預計2026年完成。

「光明安居」社會住宅是基隆市政府考量財務及人力有限,積極與中央合作、引進中央資源的成績。都發處表示,這波是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推動七堵調車場旁空間興建,預計提供約450戶社宅。

都發處指出,這波社宅的用地,是國有財產署的土地,該基地規劃於基隆捷運廊道中,幾經協調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負責出資興建及營運,中央預計投入經費達新臺幣23億2870萬元整,該社會住宅「只租不售」,在臺北居大不易、青年蝸居的世代,期盼社會住宅在減輕租屋負擔的同時,能提供高品質具基隆河廊特色的居住環境。

都發處長徐燕興表示,「光明安居」預計興建450戶中,設計包含套房、二房、三房等房型,低樓層有托育中心及商業機能,將保留40%給弱勢戶居住,其他則開放一般民衆申請。他指出,基隆近幾年的住宅政策積極爭取中央資源,在租金補貼上,從102年每年僅補貼463戶提升至111年每年1602戶。另引入包租代管制度共爭取中央3.2億元經費,至今約1300戶受該項政策協助。

光明安居社會住宅統包工程自111年5月31日公開招標至111年7月11日,都發處表示希望早日找到好的營建團隊,並期待早日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