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理財 明年挑戰百億

金管會2017年6月開放機器人理財,目前已有16家業者推出服務,涵蓋銀行、投信業者,截至2023年9月底,16家業者的機器人理財資產管理規模約73億元,成長速度相對緩慢。

現行法規規定若機器人理財投資境內外ETF等,須透過券商下單,但當投顧要執行自動再平衡交易時,投顧及券商就必須再次取得客戶同意才能進行。金管會已預告修法鬆綁,預計最快明年第一季可上路。

陳志彥認爲,放鬆後機器人理財才稱得上「真正自動化」,過去持續觀望是否該投入市場的金融業者,明年將面臨「何時推出」而非「要不要推出」的抉擇,預期會有更多業者投入機器人理財市場,也讓明年臺灣機器人理財管理資產規模有望破100億元。

陳志彥指出,據數據顯示,全球機器人理財市場的總管理資產至2023年底將達到2.76兆美元,並預計用戶數將在2027年前增長至2.34億人。

陳志彥也點出財富管理科技(WealthTech)六大趨勢:客製化、多世代財富傳承、新世代投資人、ESG永續投資、大數據與深入分析、機器人理財。他指出,據PWC資誠報告調查,有66%高資產客戶期望資產財富管理能夠更加客製化,由投資標的建議轉向針對個人風險承受度、投資偏好、長期目標等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