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留不住行政人才 親師衝突難遏

臺南市議員李宗霖(左)今開記者會,指有學校發生霸凌事件,老師直接到家長住處,希望不要啓動霸凌調查程序。記者鄭惠仁/攝影

近年校園事件層出不窮,霸凌、性平案件最多,從通報到調查、結案耗時數個月,甚至更久,也造行政人員壓力大增,老師不想當行政人員,校長團體多年來向教育部爭取提升職務加給等措施未果,不想當老師會愈來愈嚴重。也因熟練事件處理的人留不住,親師言語衝突只會愈多不會減少,危機增加,非教育之福。

臺南市議員李宗霖揭露一起校園霸凌事件,他也知道在萬千校園事件中,此案情節屬輕微,還有更多更嚴重的,曾有學生上學遲到1分鐘,老師就氣得把學生的早餐丟到垃圾桶,當然有果必有因,還須調查,但即使學生有錯,也非老師應有的作法,知能及溝通通技巧都亟待提升。

早年學生被霸凌,乃至老師被不公平對待,都是學校說了算,會有隱而不說的情形,隨着人權受重視,性別平等等相關問題都入法,而有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工作法等爲依循,做適時處置。不過,學生間口角、小衝突難免,講了一句讓人不舒服的話,或是未經同意勾個肩,就可能會被認爲言語霸凌、性騷;特別是社羣軟體時代,校園裡更是天天發生性平事件。

也因爲這些校園事件愈來愈多,平權化的時代,已不是老師說了算,只要老師說出不窩心的話,都可能被認爲不重視,甚至藐視學生權益。因爲性平、霸凌事件多,學務主任、生教組長少人願意當,以致出現新來的老師被「半拜託、半強迫」擔任生教組長或學務主任,若拒絕並回原校,就要被申誡,但仍有老師寧願被記申誡,不願出任行政人員,問題嚴重可見。

老師普遍不願當學務主任、生教組長,2年1換或是1年1換的情形下,當事件發生,缺少嫺熟的處理人員,就容易擦槍走火,除了要提高老師願擔任行政工作的誘因,更應落實相關處理程序,只要處理時多點同理心,就可讓衝突減至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