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灌多了,有的人真的就被騙了

咱們上網的時候經常會碰到一些雞湯。

大概在2015-2018年,網上的雞湯文經常就是“馬雲說”。

“馬雲說過最經典的五句話”

“馬雲經典語錄100句”

“馬雲說這三種人不能交”

“馬雲的5條高情商金句”

“馬雲最火的一句話,感動了1億人”

諸如此類,全部都是馬雲說什麼什麼,不過後來隨着馬雲的形象塌房之後,網上這樣的段子就少了很多。

朋友圈也基本見不到有人轉發了。

現在的雞湯是什麼呢?主打的就是兩個字:跨界。

比如“北大畢業女生擺攤賣手串月入5萬”。

你看看,人家北大讀書出來的,人中龍鳳啊,結果呢,卻跨界擺攤賣起了手串,4天就賣了8000塊,月入5萬+呢。

還有“211畢業女生收破爛月入過萬”。

還有“90後電商姑娘裸辭擺攤,每天拔鴨毛,月入9萬”。

這一個又一個的勵志雞湯故事,而且還都是跨界。

人家原本不是幹這個的,第一次進入這個行業。

結果呢,人家肯定吃苦,一下就成功了,輕輕鬆鬆月入5萬,10萬,走上了人生巔峰,怎麼樣,就問你羨慕不羨慕。

像這樣的新聞還有很多,比如下面這些,全都是類似的情況。

像這種新聞,我都統一歸納爲雞湯。

我覺得,雞湯嘛,看一看就算了,你要是真按照他們那樣去做,那你可就太傻了,這不活該被騙嗎?

今天就有一條新聞上了熱搜。

月薪5萬的夫妻裸辭去了義烏創業,結果日入200。

我仔細檢查了單位,是200塊,不是200萬。

然後記者去採訪的時候,這倆人也不知道是在哭,還是在笑,又或是哭笑不得。

反正只聽見他們說了一句:“天哪,爲什麼要出來?”

他們對記者說,原本是大廠員工的夫妻兩人,裸辭到義烏創業,希望能在這片土地上賺到一百萬。

他們本來想着依靠過往的大廠經驗,寄希望於平臺的免費流量開啓自己的帶貨之路,可是沒想到,創業實在是太難了,原本月薪5萬的兩人,如今每天收入僅200元。

如果說之前的新聞都是烏托邦的話,那麼這一條就是反烏托邦式的新聞。

當然了,畢竟現在是互聯網時代,碰到什麼事情咱們都要停下來想一想,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會不會是炒作呢?

可能這對夫妻聽信了網上的毒雞湯,覺得賺錢很輕鬆,於是,他們就從大廠辭職,開始創業,可沒想到真的沒有賺到錢,一天只有200塊,這是事實不假。

可是活人總不能被尿給憋死吧?

辦法總比困難多,所以呢,他們就想着把自己創業沒賺到錢的這段經歷給發到網上,找來幾家媒體記者,買了點熱搜,幫忙宣傳宣傳。

網友們圍觀他們,對此事展開討論的時候,他們的流量和關注度不就來了嗎?

因爲新聞裡出現了他們兩人的名字,以及長相,再加上他們現在做的就是互聯網直播帶貨。

現在抖音有一個“你可能想搜”的功能,你在看相關視頻的時候,可能上面就已經出現了他們的名字,你一點進去就能跳轉。

當然了,這也不絕對,可能人家真的就是創業遇到困難了,人家記者採訪的時候,正好給他們挖掘出來了。

那幫新聞小編們覺得沒啥新聞好發了,繼續給你灌雞湯吧,說誰誰誰創業一個賺了十幾萬,你肯定都看膩了。

於是,他們就換了個套路,開始反向報道,反而聚焦那些原本有穩定工作,可現在卻要辭職創業,完事還失敗了的案例。

現在所有人都在說白手起家,月入十萬,暴富神話的時候,我突然給你潑一盆冷水,形成一種強烈的反差。

這流量不就來了嗎?

看到這,您差不多應該明白了。

無論是創業成功的暴富神話,還是創業失敗的悲慘故事,不管是勵志,後悔,艱難,痛苦,喜悅……

這些只不過都是那些媒體小編們用來吸引流量的手段。

畢竟這年頭,什麼行業都要講究KPI。

在新聞行業也是一樣,大大小小的各級媒體至少有幾百家,上到官媒,下到地方上,各個縣現在都有融媒體平臺,每天都要發東西,總不能發天氣預報吧?

可如果要發新聞,那講究可大了。

我之前和你們說過,有很多媒體是沒有牌照的,有牌照的屬於一類,沒有牌照的都是二類,三類,他們只能轉發一類媒體的新聞,一個字都不能變動,要不然得負責任的。

牌照的真正作用,其實就是新聞採編權。

採集,編輯新聞的權利,必須得是具有互聯網新聞信息採編發佈服務資質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和依法設立的報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通訊社新聞電影製片廠等單位才擁有法定新聞採編權。

最起碼,你得有記者吧,你的記者是不是得有記者證,可以出去跑現場,去收集材料的?

可是有的新聞機構,卻連記者都沒有,只僱了一些新聞編輯,那他們怎麼辦呢?只能在網上找一些素材,東拼西湊的發出來給你看。

可這樣沒用啊。

新聞,也叫消息、資訊,它的特點就是:真實、新鮮、及時、公開。

最重要的就是時效性。

比如我現在跑來告訴你:哎,悄悄告訴你一個事情啊,以色列轟炸掉了伊朗的大使館,伊朗現在很憤怒呢!

就算我報道的再詳細,再充分,貼的圖片再多,也沒有人會看的。

因爲大家都知道了。

都知道的事情,還能叫新聞嗎?

可問題是,對於某些新聞機構來說,你沒有采編權啊,等你看到官媒發佈以色列炸伊朗大使館新聞的時候,大家也都看到了。

那怎麼辦?

你就只能轉發來自央視新聞,來自新華社的消息,這種過時的新聞,還會有流量,還會有人看嗎?

其實這就和報道熱點事件一樣,因爲這件事是熱點,全網都在關注,大家都在報道,都在寫文章,發視頻。

你想要出彩,那是很難很難的,因爲你的競爭對手實在是太多了。

如果你沒有辦法拿到第一手的資料,那你永遠都是落於人後啊。

所以怎麼辦呢?

只能獵奇,只能去想辦法挖掘新聞,故意搞一些標題,吸引大家的關注啊。

比如咱們上網刷視頻,有時候會看到,在馬路邊上,有個女人邊打電話邊哭泣,好像是在說學費的時候,她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

這時候有個好心人給了她一桶泡麪。

她接過一看,居然全都是現金。

上面還寫着“孩子的學費”。

哇,好感動呢。

這條視頻最終收穫了18萬點贊,幾百萬的播放量。

很正能量,很感動的一件事情對吧?

可是記者採訪視頻拍攝者的時候。

知道他是怎麼說的嗎?

“當時只是隨便拍的,沒想到就火了。”

怎麼樣,耳熟吧?

這句話是不是聽了好多遍了?

同樣還有很多有意思的視頻:比如做網約車的時候,看到司機將“酒駕入刑”的報紙貼在遮陽板上,警示自己。

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啊,這個司機好可愛啊。

而拍攝者接受採訪的時候,同樣是那句話:“我覺得很有趣,就把它給拍了下來……”

怎麼就這麼巧呢,你怎麼就這麼運氣好,能拍下這麼有意思的視頻,而我就遇不上呢?

當時覺得很好玩就隨手拍下來,那你又是怎麼隨手一拍,就能這麼火的呢?

實際上啊,這些有意思的新聞99%都是擺拍出來的。

這就是和之前秦朗的作業丟在巴黎廁所裡一樣,都是假的,都是爲了製造喜劇效果搞出來的劇本。

網紅們忙着去編造劇本。

而那些媒體機構呢,拿不到第一手的新聞素材,也沒能力往世界各地,甚至是全國各地派記者採訪,可能辦公室裡就幾個小編,那他們怎麼每天給你報道新聞呢?

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了。

反正出了事情,他們是不需要負任何責任的,那個擺拍作業本丟巴黎的網紅貓一杯被封號了,可當時熱度多火啊,有多少家媒體都在瘋狂的轉發啊。

可是他們呢?

卻是安然無恙。

而且,當貓一杯出事的時候,他們跟個沒事人一樣跑出來轉發警方的通報,繼續吃第二波流量。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的賬號只會發三種類型的新聞:

1,轉發網紅擺拍視頻,

2,轉發官媒的國際社會新聞,

3,自己去發掘一些普通人一夜暴富,或者是月薪五萬,辭職創業結果血本無歸這樣的新聞。

流量,屬於是被他們給玩明白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但可悲的是:我們每天所看到的大部分新聞,並不是幫助我們去了解這個世界,而只是爲了吸引我們的關注。

爲了新聞而新聞,爲了報道而報道。

像這樣的新聞,你看一眼,直接划過去就行,千萬別浪費時間在這上面。

要是你輕信了上面的內容,你也去嘗試。

那你纔是真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