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人堂/無聲大疫近在眼前 抗生素抗藥性急需解決

113年度健保總額甫經衛福部覈定,其中「抗微生物製劑管理及管制品質提升」在案,顯見政府看見問題,要加強抗生素藥品的管理。

根據疾管署「抗生素管理手冊」,管理團隊必須由跨專業人員,如醫師、藥師、護理師等組成。手冊亦揭示若有藥師介入評估抗生素處方,對於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正面影響,並將「任命一位藥師負責更改抗生素使用工作」列爲核心要素。

抗生素濫用潛藏危機

美國CDC前任首長Dr.Tom Frieden曾表示,「若我們在不需要時使用抗生素,那我們可能在最需要時無藥可用」,一句話揭示抗生素濫用暗藏的巨大危機。

衛福部推估,若未妥當因應,2050年每年將有3.3萬人死於抗藥性感染,相當於前六大癌症死亡人數的總和;若依每年死亡人數約20萬計算,約六分之一會死於抗藥性感染。不僅是國民健康威脅,對於經濟也是一大打擊,臺經院專家估計,抗生素抗藥性將造成臺灣每年3000億元損失。

抗生素從英雄轉變成危機,不過短短几十年間。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明盤尼西林(俗稱青黴素),抗生素開始被廣爲使用。1940到1980年間,新型抗生素不斷問世,這期間人們卻也發現,新開發的抗生素僅能殺死特定細菌,因此減少需求量。

隨醫藥科技進步,非抗生素藥物推陳出新,慢性病藥物因需長期服用,帶來的龐大利潤更具吸引力,再加上各國開始進行抗生素處方管制,抗生素明星光環褪去,藥商減少資源投入,整體抗生素研發趨於中斷,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新型抗生素減少高達六成。

演化將造成超級細菌

研發可以中斷,但細菌演化並不會中斷,細菌與細菌間,甚至跨物種間,抗藥性基因都可以傳遞,一步步演變成「超級細菌」危機。目前幾個主要抗藥性細菌,CRAB(鮑氏不動桿菌)和MRSA(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在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抗藥性數值皆不低。明顯揭示,在這場全球的「無聲大疫」中,臺灣無法置身事外。

面對這場新世紀大疫,政府必須投入更多資源在新型抗生素的引進與研發。2017年迄今有12款抗生素新藥問世,卻僅有3款來臺申請藥證。一般藥品缺藥可使用替代品項,但抗生素使用替代品項,若產生抗藥性,往後病人再次受同樣細菌感染,就少了一種抗生素能治療,重者危及性命。

健保藥價覈價應給予抗生素優惠之外,更應鼓勵「國藥國造」,政府應大力推動抗生素生產戰略計劃,投入更多在研發資金、人力、技術、市場誘因,甚至合作伙伴上。

民衆具備抗生素知識同樣重要,前線抗生素無效時,纔可使用後線抗生素。上呼吸道感染如屬一般感冒或病毒性感染者,不應使用抗生素。服用抗生素遵守「四不一要」:不主動要求、不隨便自己買、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共同努力對抗生素抗藥性,拯救的將是未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