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AI詐騙 打詐專法趕進度

俗稱「打詐專法」的詐欺犯罪防制條例草案(名稱暫定),由內政部彙整,涉及金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數位部、法務部等相關部會,將健全電信、金融機構、數位經濟等管理,希望有效打擊詐騙。爲了讓打詐專法能夠儘速收攏,行政院近日幾乎天天召開相關會議,針對各部會業管的類別加以討論。

針對數位部管轄的網路平臺部分,知情人士指出,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資訊接露、連帶責任及卻遇到詐騙時找的到人(業者)。據悉,針對大型網路平臺是否強制落地仍有諸多議論,因此目前朝向參考歐盟跟韓國的方式,草案中會要求提供類似「負責人」窗口,讓遇到詐騙時可以找到人全權處理。

數位部也特別針對網路詐騙廣告祭出強化管理,現在僅是平臺業者自律,未來明定有通報下架義務,與投信投顧法對詐騙廣告業務切齊,必要時會有連帶賠償責任,希望可以有效嚇阻詐騙。

在資訊揭露部分,爲了避免產生斷點,對於AI生成內容,打詐專法會朝強制加上標籤揭露方向辦理,讓外界能夠辨識來源、製作方向等。以Google旗下影音平臺YouTube爲例,未來如果不揭露,可能下架影片,惟罰則尚在研擬中。

官員強調,AI其實是一體兩面的技術,當AI蓬勃發展,網路上出現很多深度僞造影片,可能是詐騙也可能是創意,因此在打詐專法中如何規範,還有許多調整和討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