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不遠了!人行今年第3次降準 釋3.94兆活水穩經濟

大陸今年第3度降準。(圖/CFP)

記者陳政錄/上海報導

助推經濟發展中國人民銀行(6日)決定於9月16日起,啓動今年第三次降準,此輪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實施後,將釋放規模9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臺幣3.94兆元)長期資金學者分析,在經濟成長放緩的壓力下,人行的下一步「公開市場降息」或許也已經在路上,要繼續降準都還有空間

根據人行公告,降準目的是爲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於16日起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同時,對僅在省級行政區經營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準)1個百分點,於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一次下調0.5個百分點。

中美貿易升級,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圖/路透

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9000億元人民幣,全面降準釋放8000億元,定向降準1000億元,並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150億元。消息發佈後,6日上證綜指以2999.6作收,日漲0.46%,本週累積漲3.93%,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部分,離岸價收復7.11關口,創近兩週新高,在岸價逼近7.11,金融機構認爲,短期內匯率將在7.1附近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週內,大陸國務院連續召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國務院常務委員會會議,均提及提振經濟、刺激流動性訊息。人行今天也強調,此次降準「非大水漫灌,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顯然除了大陸中央對降準早有預告外,也積極凸顯在中美貿易爭端升溫、國際局勢改變、自身結構轉型下,維穩經濟發展的決心,於年底「拉尾盤。」

▲中國人民銀行。(圖/視覺中國)

忠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迅雷進一步表示,僅靠降準是不夠的,下一步是公開市場降息。他說,人行此輪降準、疊加專項額度提前下放,均是逆週期調節政策加碼的表現,而就對市場釋放資金、助推實體經濟等來說,若公開市場利率不降,短端市場利率很難往下走,銀行負債端成本也會居高不下,因此在經濟放緩的壓力下,「我們判斷公開市場的降息是註定要做的,只是時間問題」,有可能在9月兩次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流動性寬鬆後,對股市釋利多,但就中央監管態度而言,應會嚴控流入房市或違規進入股市的資金。另考量人行今年降準頻頻以及經濟發展情況,連平說,「未來降準空間還有」,若國際情勢繼續出現變化,就會提高年內或明年再度降準的可能性

基於日前國常會強調,要加快落實降低實際利率水平的措施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和其團隊說,這是暗示降準之後還會有降息,未來央行很可能降低MLF利率,以引導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往下,預計未來降息空間在15個BP(基點)。

在此之前,人行曾2次降準,包括今年初1月4日決定全面降準,分別在1月15、2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共下調1個百分點;5月6日,決定從5月15日開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