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 | 自動駕駛第一股圖森退市,技術公司的共同啓示

作者 | 田哲

編輯 | 李勤

從上市到退市,圖森未來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

美國時間1月17日,圖森未來宣佈自願從納斯達克股票市場退市,將於1月27日前後,註銷其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普通股註冊。退市後,圖森未來作爲私營企業,將不再承擔公告義務。

受此消息影響,圖森未來股價收跌46.33%至0.38美元,而其股價最高點爲79.8美元,市值縮水則超過99%。

圖森未來的退市,部分人並不感到意外。儘管圖森未來的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收到過美股退市通知,但其可通過並股等方式提高股價避免退市,而圖森未來並沒有採取此方案。

圖森未來成立於2015年,其官網介紹,圖森未來通過研發自動駕駛卡車並在美國建立自動駕駛貨運網絡,提供低成本的貨運服務。

在資本熱錢瘋狂涌動的歲月裡,這個故事滿足了投資者對未來貨運市場的想象:用自動駕駛卡車替代高企的美國司機成本,而足夠空曠的高速道路,降低了自動駕駛卡車的運營難度。

於是,圖森未來歷經10輪融資,累計融資超8億美元,以超80億美元估值在2021年4月登陸美股,成爲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但不到三年後,其宣佈自願退市。

圖森未來的故事只是當下自動駕駛行業的一個縮影,2023年,多家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傳出倒閉消息。他們的共同特點如此相似——高估值的科技公司,業務卻並未大規模開展。

量產自動駕駛卡車受限,無人貨運業務難以成長

當聽到圖森未來即將退市的消息時,一位離職不到半年的前員工表示“在意料之中”。儘管在職時他並沒有發現圖森未來任何明確的退市跡象,但2023年圖森未來對美國團隊多次裁員,並早已決定關閉美國辦公室,讓他隱隱預感到這一天的到來。

對於退市的理由,圖森未來如此解釋:公司上市後,利率上升和量化緊縮,是投資者改變對成長型技術公司看法的部分原因,公司估值和流動性下降,股價波動明顯增加。因此,特別委員會認爲退市是最佳選擇。

圖森未來公告沒有說明的另一部分原因,是其業務長期難以大規模開展。

圖森未來在中美兩地有着不同的業務。圖森未來中國團隊,此前主要在港口提供自動駕駛運輸服務,而美國團隊,則在高速道路開展自動駕駛貨運。其中,美國市場一度是圖森未來的業務重心。

2020年,圖森未來就嘗試推出覆蓋全美國的自動駕駛貨運網絡。按照規劃,圖森未來將聯合物流公司、貨運經紀人、主機廠、供應商和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實現自動駕駛卡車貨運。

自動駕駛貨運發展的基礎,離不開自動駕駛卡車,這恰恰是圖森未來業務開展的最大障礙。圖森未來曾主動邀請卡車製造商Navistar入股,並向後者支付一千萬美元,用於聯合開發量產的新能源自動駕駛卡車。

開發新能源自動駕駛卡車,是自動駕駛公司的主流趨勢。相比燃油車,新能源車的信號傳輸極少轉爲模擬信號,延遲性更低。

然而在2022年12月,圖森未來與Navistar共同宣佈,終止開發自動駕駛卡車。一位圖森未來前美國員工告訴36氪,雙方的合作一直處於初步階段,沒有任何進展。

他總結的原因是,傳統卡車在美國的市場空間依舊龐大,車企沒有開發新能源卡車的緊迫壓力。

此外,他認爲大多數自動駕駛公司成立之初,技術路線不是朝向量產產品發展,這導致即使主機廠前裝量產自動駕駛卡車,前幾代產品將無可避免地出現軟硬件問題。

一個例子是,圖森未來的自動駕駛卡車規模化運營,需要運營團隊待命,以及時檢修自動駕駛卡車行駛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故障。

無法量產自動駕駛卡車,圖森未來在美國只能小規模進行自動駕駛貨物運輸,而缺失產品規模化效應,導致圖森未來長期高額虧損。

圖森未來財報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營收爲2653萬美元,淨虧損卻高至1.13億美元。

長期的持續虧損,甚至讓圖森未來有意關停其在北美的自動駕駛卡車貨運業務。2023年上半年,圖森未來對北美團隊裁員比例超70%,剩餘的200餘人團隊,主要負責開發量產的L2級自動駕駛系統。

曾經匯聚萬千目光的圖森未來北美團隊,此後經歷數次裁員,截至去年12月,北美團隊只剩餘約30人。目前,圖森未來正在出售其美國資產。

自動駕駛的持續性業務難題

作爲第一家美股上市的自動駕駛公司,因在中美兩地各有團隊,圖森未來踩中了美國政府的監管禁區。

2021年,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要求圖森未來中美團隊切斷技術交流,高壓之下,圖森未來在數月內,爲兩地員工提供不同的辦公通訊工具、域名和郵箱系統,最大程度限制雙方的協作。

美國政府監管對中美兩地業務開展約束有限。“影響較大的是數據傳輸,因爲美國團隊之前採用了國內團隊的很多數據標準,美國團隊完全本土化後,導致人力、數據等成本大幅度提升。”一位圖森未來前美國員工表示。

更多有意在美股上市的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則提前拆分中美業務,規避美國政府的監管風險。

目前,小馬智行已完成中美團隊的拆分,兩家公司的研發、運營等團隊互相獨立。

美國自動駕駛卡車上市公司Embark Trucks的倒閉,則揭示了無關地緣政治,商業公司走向失敗的共同點——薄弱的業務收入,不足以覆蓋經營成本。

2023年3月,市值一度超過50億美元的Embark Trucks宣佈倒閉,距離其上市僅過去16個月。其CEO Alex Rodrigues在公司全員信中,將公司倒閉的原因歸結於兩點:資本背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製造商不斷推遲自動駕駛卡車的生產時間。

這或許不是自動駕駛卡車運營受挫的根本原因。2022年12月,特斯拉交付首批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Semi電動半掛卡車。“一年過去了,Semi在美國市場沒有掀起大水花。”一位美國自動駕駛從業者表示。

Semi的某些性能表現,甚至超越燃油卡車。據特斯拉介紹,Semi可在總重約36.7噸的情況下,滿電行駛約800公里,百公里加速爲20秒,燃油車這一數字爲45秒以上。

然而即便以特斯拉極致的生產效率,也無法短時間大規模生產Semi。特斯拉預計,2024年將Semi的北美年產量提升至5萬輛。

宏大的未來商業版圖,讓科技公司短時間吸收了鉅額融資,實現了上市之夢,但如何兌現諾言,卻是懸在每家公司頭上的利劍。圖森未來的黯然退市,給急於上市的自動駕駛行業,提供了一個警示性信號:找到紮實的業務底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