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雙語師資不足 北市培育公費生預備

臺北市長柯文哲2日出席雙語師資記者會。(臺北市政府提供/張立勳臺北傳真)

臺北市推動雙語教育,但因師資不足碰上瓶頸,於是以6大管道擴充量能,首創大學合作培育雙語公費生市長柯文哲2日表示,新加坡推雙語花了28年,希望臺灣不用這麼久就能達到目標

北市自2017年有2間學校試辦雙語教學,隔年有6間、前年12間、去年28間,今年將有51間學校加入,不過,雙語教師僅有173名。

柯文哲強調,師資是推動雙語教育最困難部分,因爲教材還可以大家一起編,但老師辦法市府原本想說是不是每年錄取的老師在一定的比例上要求要有雙語能力,最後設定40%卻還是招不足額,表示師資並不是說想要有就能有。

他指出,雙語教育師資將以「6大管道」擴充量能,包括結合師資培育大學培育公費生、透過學術交流基金會聘用母語英語外國人、招考教師設定40%要求有雙語能力、開設雙語代理教師專班、現有老師在職訓練辦理學校兼具雙語專長教師聘任引介。

柯文哲提到,2016年到新加坡參訪,他總覺得奇怪新加坡地理位置與其他國家沒有很大關聯性,到底是如何讓一個國家變得如此的國際化秘密就是雙語教育,新加坡花了28年完成雙語教育。

他說,新加坡花了28年,希望臺灣不用花28年就能達到這個目標,其實現在一個現代化學生,要會3種語言,就是中文英文程式語言,當然這也是臺北市的另一個強項智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