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太平人壽“醫康養經理人”,保險代理人何以脫胎換骨

新春回暖之際,總給人們新的勇氣和期待。也正是在此期,人們更願意尋找屬於前路的一份可能性,實現信心的重塑。尤其是關於事業話題,在當下似乎機遇乏乏的環境中,覓得一份平臺可靠、前景可期的工作,成爲了一份有難度的期待。

有一批人,正在欣然分享關於他們所找到的可靠機遇。這是一份“新”工作:由太平人壽推出的“醫康養經理人”團隊。區別於傳統的“保險代理人”,“醫康養經理人”項目顛覆了傳統的增員模式,從以往“以利益爲導向”轉向“以服務升級爲導向”思維,將從前的“銷售人員”,轉變爲集風險管理、資產管理、健康管理、養老管理能力於一體的複合型金融人才隊伍。

作爲曾經的一名個體從業者,2023年7月,徐春穎加盟太平人壽的“醫康養經理人”團隊,歲末之際,對於他這半年的成績,他總結爲在朝陽賽道之中,“站對平臺,綻放光彩”。接下來,我們從一位從業者的角度,詳細端詳這份工作的邏輯與價值。

瞄準藍海:寫好養老金融大文章,保險+醫康養前景誘人

選對賽道,可以說是事業成功的一半。

談及當下的朝陽產業,養老產業是繞不開的話題。據國家統計局近日最新發布的2023年人口數據,全年出生人口902萬人,死亡人口1110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爲-1.48‰。

老齡化社會下衍生的銀髮經濟,帶來諸多想象空間。市場中有言“銀髮經濟是老齡化社會中最具活力、最有發展前途的經濟形態之一。”

養老的概念,正在隨着經濟水平的發展而變化,有觀點提出,從需求來看,當下養老已經從生存必需型,向發展型、享受型、參與型轉變,“養老”變成“享老”。

但從供給來說,國家、社會與家庭的養老能力尚未隨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明顯提高,發展空間仍然巨大。

今年初舉辦的國常會中提及,要運用好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各類經營主體和社會組織作用,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共同促進銀髮經濟發展壯大。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金融要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強調做好五篇大文章,其中,養老金融佔據重要一席。

寫好“養老金融”大文章,具有支付功能的保險,與服務價值中的實體醫康養產業具有天然契合度。

近年來,多家保險機構作爲重要參與主體紛紛入場康養產業,推出覆蓋全生命週期的產品,並與健康管理、養老服務結合,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使所有客戶,以保險爲媒介,鏈接起豐富與充足的醫養、康養服務和資源。

目前,“醫康養”正在成爲多家保險機構的戰略佈局重點,需求與政策驅動之下,“保險+醫康養”藍海已來。

站對平臺:依託太平央企疊加醫康養生態聯盟,站上資源高位

已經選好賽道,更進一步,還在於擇對平臺。

好平臺是穩定工作的基石,是發揮個人價值的沃土。

徐春穎所選擇的中國太平,成立於1929年,2012年列入中央管理,升格爲副部級金融央企。規模上,2023年,中國太平營業收入達1355億元,總資產突破1.3萬億元,管理資產規模超過2.3萬億元,已經成爲一家擁有24家子公司和2000餘家各級營業機構的大型跨國金融保險集團。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太平保險業務經營體系較爲完備,也是國際化特色較爲鮮明的中資保險機構。

定錨於保險,卻不侷限於保險。尤其在經濟發展與人口結構變遷的時代特點下,消費者對於保險的需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保險從單一的經濟補償產品,逐漸向融合服務和風險保障的綜合解決方案不斷轉變。

真正發揮保險保障的價值,就必須在服務端下功夫,作爲頭部機構,中國太平前瞻性地看到了保險保障背後,與之形成鏈接的康養產業,提出拓展保險產業鏈條、完善醫康養生態圈建設的戰略。在2021-2025的發展規劃中,中國太平明確提出,要打造“保險+”現代客戶服務生態圈。

其中,一端,“保險+大養老”方面,在形態上採用“重中輕”三種資產佈局模式相結合,佈局上“東西南北中”廣覆蓋,功能上“醫養、康養、旅養”差異化,初步形成“樂享家”、“樂享遊”、“樂享居”三大養老服務業務,以滿足客戶多樣化、差異化、品質化的綜合服務需求。

另一端,“保險+大健康”方面,堅持自建、參股與合作相結合,通過佈局“醫、藥、康、養”全產業鏈,搭建線上線下融合、境內境外融通、覆蓋客戶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服務平臺。

依託中國太平境內外保險專業優勢,中國太平鏈接優質醫康養產業資源,發起中國太平醫康養生態聯盟,目前已涵蓋醫療健康、養老機構、投資三大產業,儲備了多元化服務資源。

這是徐春穎等“醫康養經理人”的底氣。

全面賦能:專業培育、多元支持,“醫康養經理人”大有可爲

選定賽道,站好平臺,並不意味着即能“綻放光彩”。曾經大衆印象中的保險代理人,存在以利益爲導向的侷限性,引致職業評價不佳,客戶滿意度低等問題。而當前,行業性的轉型,正在積極扭轉這一印象。

近年來,壽險業轉型加速,個險代理人規模整體進入下行通道,清虛變成行業趨勢。但轉型絕不是一味的砍員,更重要在於“換血”,以優補位。

而且,在尋覓優質代理人的同時,更爲關鍵的在於,保險機構通過資源賦能,爲代理人尋找新的立場與視角,探索更多元的服務空間,形成更豐富的角色價值。

這場代理人的轉型,可以說是難度更大,空間更廣,機遇更佳。

區別於傳統保險代理人以銷售、利益爲導向的發展模式,太平人壽立足於太平央企平臺和醫康養生態聯盟推出的“醫康養經理人”項目,更期待打造一支集風險管理、資產管理、健康管理、養老管理能力於一體的複合型金融人才隊伍。所做的,也遠非單純地“賣保險”,而是成爲客戶美好生活的建設者,圍繞客戶全生命週期提供“保障計劃、醫養服務、子女教育、資產規劃”等一站式金融服務。

當然,太平人壽也意識到,服務好客戶已不是代理人單打獨鬥所能解決的問題,必須藉助公司充分的資源佈局和系統化運作,高效爲客戶服務。

在政策方面,太平人壽高度關注新人的高質量、長期化發展。“醫康養經理人項目”的專屬養成體系中,通過專項津貼和專屬權益,不僅給予新人更高的績效獎勵、專屬的津貼檔位選擇,還會以成熟的醫康養權益賦能,使其成爲太平醫康養服務的“供應商”,讓普通人成爲朋友圈的“能人”。強化尊嚴感和榮譽感的同時,能夠更好的服務客戶,更有質量地建立自己的壽險團隊。

在培育方面,“醫康養經理人項目”將會爲新人打造專屬的培訓課程,入司後將連續接受爲期十二個月的專屬培訓,包括“新人崗前培訓”、“醫康養經理人專屬特訓營”以及“新人轉正班”,之後定期還有“回爐培訓”,幫助新人快速學習、掌握醫康養權益使用流程,助力新人快速開單轉正。同時在培訓期間植入AIR體系,通過科技賦能讓新人在權益使用、獲客、展業中更加高效便捷,發展更加安心。

隨着新人逐漸成長,更進階的“準業務經理培訓”、“業務經理晉升培訓”也會爲不同成長階段的“醫康養經理人”提供支持。公司整合優質資源,推出“培訓微課程”,讓新人享有全系統大咖、醫康養板塊專家24小時線上授課,及時、高效汲取專業知識,應對發展過程中各種問題。

立足優勢平臺之上,徐春穎們,有了更多的可爲空間。“公司的醫康養平臺,於我而言是更爲全面、綜合、專業、高端的平臺,能夠讓我的自身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公司具有高競爭力的產品、服務,也讓客戶對我們代理人更加青睞。”

“我們做的不是簡單的保單銷售,而是圍繞客戶全生命週期的陪伴和服務”,最後,徐春穎向記者強調了身爲“醫康養經理人”的自豪感。

注:文中所指“醫康養經理人”爲簽訂代理合同的保險銷售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