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數臺人「不適合喝酒」 醫:癌症、失智症風險增

醫師指出,喝酒會增加罹患癌症與失智症的風險。(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日常生活大宴小酌,不少人都愛喝一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飲酒與新冠肺炎」指引,喝酒會導致胃潰瘍、肝硬化等2百多種的疾病,甚至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提高染疫風險。更有醫師提醒,喝酒還會提高罹患癌症、失智症的機率,建議遵守3個原則,降低酒精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醫師陳炯瑜提醒,臺灣近半人口其實缺乏酒精代謝酵素,是喝酒會很容易臉紅的原因,若長期飲酒會影響免疫機制,提高罹患癌症和失智症的可能,如果真要交際飲酒時,可以掌握3個飲酒守則:

1.勿空腹飲酒或搭配高油食物飲用

因爲酒精在胃中就可被吸收,所以空腹飲酒很容易被吸收,這也是爲什麼喝酒前要墊胃的原因,但若是搭配高油飲食,可能反而會提升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建議可選擇搭配高水分的蔬果,例如:黃瓜、番茄、青椒等。

2.放慢飲酒速度控制酒精攝取量

放慢飲酒速度,可以提升酒精在胃中先分解的比例,減輕肝臟的工作量,建議每天的酒精攝取量控制在20g以下(相當於1罐啤酒),女性和肥胖者因體內脂肪較多,建議不超過10-15g(相當於半罐啤酒)。

3.補充B羣加速酒精代謝

因爲酒精代謝過程,需要藉由B羣的協助,所以我們可以藉由補充B羣,來加速酒精代謝,建議直接食用本身含B羣的原型食物,例如:糙米、瘦肉、蛋黃等,會比直接吃保健食品來得有效。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喝酒過量,有礙健康!

★中時新聞網提醒您: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