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萊豬入校園 教育部長及3次長今全員出動訪視學校

教育部潘文忠今天到桃園大溪國小訪視學校營養午餐推動情形。(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臺灣已開放進口美國萊豬,但學校營養午餐卻禁止使用。爲宣示學校營養午餐採用國產食材的決心,教育部長潘文忠及3位次長今天全部出動,分別到桃園、新北新竹高雄等四個地區的國中小學訪視,並宣示廠商若未使用國產在地肉品,最重可終止契約

爲讓學生在學校能吃到國產在地優良食材,教育部修正「學校外訂盒(桶)餐採購契約(範本)」,全國22縣市3368所國中小已於去年12月22日全面換約完成。此外,今年起,學校使用三章一Q食材補助,從每人每天3.5元提升至6元,預計每年需要20億元經費

爲了解並協助學校落實食材採購驗收、校園食材登錄平臺登錄作業措施,教育部去年12月22日起已派員到校進行輔導,並自今年起派專案小組到校,訪視學校午餐中央廚房,瞭解學校執行情形。

教育部長潘文忠及3位次長劉孟奇、蔡清華林騰蛟等4人,今天全員出動,分別到桃園市大溪國小、高雄市民族國小、新竹市民富國小、新北市汐止國中等校訪視,瞭解學校午餐菜單所需食材應具備標章驗收作業,及校園食材登錄平臺登錄狀況等。

今天在桃園市大溪國小,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關於學校營養午餐的食材,農委會已經建置完成校園食材登錄平臺,來源清清楚楚,連雞蛋是不是隔壁家母雞生的都查得到。潘文忠則說,透過這個系統家長家裡上網,就可知道小孩在學校吃什麼午餐,更放心。

依據換約後的學校外訂盒(桶)餐採購契約,肉類一律採用國產在地具三章一Q之產品;肉類加工(再製)品,應採用「肉品原料來源」爲國產在地之優良產品;若廠商未使用國產在地肉品(含加工品)或有混充、假冒產品供貨不實情節,最重可終止契約。

教育部表示,將完善校園食材登錄與清楚標示豬、牛肉等食材原產地,並以契約嚴格規範肉類與肉類加工品一律使用國產優良產品,落實食材來源資訊透明化,學生所吃到午餐都是國產食材。教育部訪視作業將持續至109學年度第二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