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 金沙溪人工湖工程 威脅歐亞水獺

被列爲「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的歐亞水獺,僅存於金門地區有穩定的族羣,依官方研究排遺DNA分析統計僅剩約150至200只,急需保育。(蔡添丁提供/於家麒金門傳真)

歐亞水獺已被列爲「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目前僅於金門地區有穩定族羣,依官方研究排遺DNA分析統計僅剩約150至200只,急需保育。近來因規畫興建「金沙溪人工湖」及光華園整修工程恐破壞棲地,再度引發動保團體關注,如何在「保育」與「建設」中取得平衡發展,也考驗着政府各相關部門的智慧。

歐亞水獺生存於金門這塊「最後的樂土」上,主要威脅還是來自於人爲!自戰地政務解除後,金門各區土地快速開發,水獺原始棲地急速縮減,甚至消失;新建四通八達的道路與車輛,也提高水獺遭「路殺」的機率。

據統計近3年歐亞水獺共發現11只死亡紀錄,其中就有6只慘遭路殺,比率超過50%,尤以西半島人口密集處最爲嚴重。另因氣候異常降雨量少導致水道乾涸,湖泊水體抽乾或填平、水質遭受人爲污染等因素,致使連接水域間的通道快速消失,加上放養遊蕩犬貓威脅,嚴重威脅水獺生存。

議員董森堡表示,水獺除了是保育動物外,也是金門的另類觀光資源,政府在規畫建設時應該徵求多方專業意見,找相關單位先行會勘,纔不致破壞原有生態,讓金門得以永續發展。

縣府近年在中央補助下,針對水獺出沒熱點,設置水獺友善階梯、導引網、生態浮島裝置、行車告示牌、車燈反射器等設施,同時強化遊蕩犬貓捕捉,並與在地多處社區合作共同巡守,辦理「水獺友善生態旅遊講座」等活動,努力維護水獺的生存環境。

然而,爲解決金門缺水問題,原規畫興建的「金沙溪人工湖」因恐造成水獺核心棲地消失應另尋合適之處;爲活化曾爲金門心戰工作與空飄站基地的光華園,得標商未經縣府同意下移除緊鄰水獺重要巢區林地,遭各方撻伐而暫緩或停工。

針對建設、保育兩難,在地民衆直言,要解決民生問題與發展觀光,沒有「破壞」、哪來「建設」?因此,如何取得平衡,讓人、獺共存,亟待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共創雙贏的金門水獺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