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梅雨季「少雨偏暖」機率高 夏季恐進入反聖嬰

今年梅雨季「少雨偏暖」機率高,夏季恐進入反聖嬰(本報資料照/陳俊吉攝)

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分析今年梅雨季(5月至6月)發展。(陳祐誠攝)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預測今年梅雨季(5月至6月)發展,總雨量以正常至偏少機率較大,氣溫則爲正常至偏暖,預計5月底至6月初會建立起較長的連續降雨環境,而今年夏季進入反聖嬰現象機率大增,太平洋高壓偏強,但是否會生成較多臺風仍有待觀察。

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今年春季(2月至4月)冷熱交替頻繁,有5波冷空氣影響氣溫,其餘時間則爲偏暖。2月與4月都是偏高溫,22個測站均爲同期前10暖,新竹、臺中、阿里山爲同期最暖,春季均溫22度,高於平均值的20.8度,是自1951年第2暖的春季。

降雨部分,受鋒面影響,4月下旬纔有比較明顯降雨,2、3月除少數地區,幾乎都是以少雨爲主。整體下來,春季雨量分佈不均,僅西南部正常,其他都是正常至偏少,今年春季雨量228毫米,低於平均值的282.8毫米,會造成高溫少雨的型態,推測是臺灣位於主要對流區南側的乾溼交界區。

展望未來一季,氣象署預測今年梅雨季各地平均氣溫60%機率正常、30%至40%機率偏暖;雨量50%機率正常、30%機率偏少。

陳怡良指出,5至6月梅雨季容易有連日豪雨及短時強降雨,氣溫冷熱交替,易有極端高溫出現。統計過去數據,最常連續下雨期間爲5月後半月至6月前半月,中部以北會更早,約5月上旬開始。

陳怡良表示,聖嬰現象持續減弱,夏季轉爲反聖嬰的機率大增。從過去經驗來看,反聖嬰將導致太平洋高壓偏強,但實際影響還要再觀察,氣象署強調這不代表颱風會變多或變強,而是取決於當時的生成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