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 影子銀行曝險

矽谷銀行的核心問題在於,持有大量資金來自不穩定存款的政府債券。去年利率劇升的緣故,按市值計價的債券暴跌,存款成本愈發昂貴,存款也變得稀缺。

偏偏很多銀行都持有類似的貶值債券,而那只是債務問題的冰山一角。根據聯準會(Fed)資料,自2009年底以來,政府、企業和家庭的負債總額,增加90%達68兆美元。尤其Fed爲壓制通膨猛催升息油門,利率創下1980年代初以來最快升速。當利率走揚,現有貸款或債券的價值立刻走跌。

國際清算銀行研究部門主管申鉉鬆(Hyun Song Shin)指出,傳統銀行是最引人注意的債券持有者,但退休基金、共同基金、私募基金、壽險業者、商業發展公司、避險基金及其他非銀行機構,集體持有的債券一樣可觀,它們有時被稱作「影子銀行」。

申鉉鬆表示:「無論是銀行或非銀行,都面臨同樣的風險,外界不該把焦點都放在傳統銀行身上。」

報導稱,2007至2009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正是從影子銀行爆發開來,這些問題公司發行短期債券,將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的收益再拿去投資。金融主管機關長久以來認爲,影子銀行仍是下一回金融危機的引爆點,因爲相形之下,傳統銀行受到較嚴格的監管。

3月份美國一般銀行爆發危機後,影子銀行看似風險較小,其實應該說問題尚未顯露出來。按照國際貨幣基金(IMF)4月初發布的報告指出,影子銀行的問題出在海外。

譬如,去年9月,時任英國首相的特拉斯要推行減稅,導致英國公債殖利率飆升,採「負債驅動型投資」(LDI)策略的養老基金嚴重虧損,被迫拋售債券來補繳保證金,結果債券殖利率飆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