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鼓勵第三方商家開通“送貨上門”服務,上門費1元起

“誰爲最後100米的配送買單”的行業難題,有人開始尋求解決方案了。

4月9日,京東面向商家發佈了《京東開放平臺送貨上門服務產品上線公告》,鼓勵第三方商家自主開通“送貨上門”服務,同時添加這一服務的商家需要支付一定的“上門費”。

據京東方面發佈的消息,開通“送貨上門”服務的商家,需要根據快遞包裹重量支付費用。送貨上門訂單分爲中小件送貨上門訂單、大件送貨上門訂單2種類型,對於中小件,有中通、圓通、申通、極兔、韻達5家快遞承運商支持“送貨上門”服務,在快遞運費的基礎上,商家需額外向快遞承運商支付5公斤內1元、續重1公斤0.2元。對於大件,商家可委託任意快遞承運商發貨,自行約定費用標準。在電商快遞中,中小件快遞一般都不會超過5公斤,這也意味着商家需要支付的上門費大部分爲1元。

爲了保證送貨上門如約履行,京東還設置了賠付規則。針對中小件,如未上門,非商家責任的情況下,消費者可獲賠300個京豆,由承運商承擔;針對大件快遞,如未上門,商家將賠付1000個京豆。

京東通過系統功能和費用優惠等方式,推動第三方商家自主開通“送貨上門”服務,針對中小件,中通、圓通、申通、極兔、韻達5家快遞承運商提供支持。圖片來自京麥商家中心微信公衆號

京東方面表示,由京東快遞承運的自營或第三方商品,多年來始終堅持“送貨上門”的服務標準。近期,京東快遞也升級了個性化服務,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喜歡的寄/收件方式。如果不想被打擾到,上門取件可以選擇“免打擾”模式,快遞員就不會敲門、按門鈴、或打電話;收貨方式上,可以選擇將快遞放在家門口、快遞櫃或服務點、物業代收點、前臺、門衛等指定地點;如果對寄/收件的時間有特殊要求,可以靈活選擇上門時間。

快遞是否送貨上門、怎麼送貨上門的問題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尤其在3月1日起實施《快遞市場管理辦法》(2023年第22號令)之後,關注熱度更是高漲,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分歧。

一方面,《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對於送貨上門和相關處罰的規定,並非強制快遞員送貨上門,而是不得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目前“經用戶同意”主要體現在:快遞員在配送前電話聯繫消費者,或者通過短信提示消費者即將配送、溝通配送方式。

對此,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在向媒體介紹《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施行整月相關情況時表示,要求快遞企業在投箱入站前應徵得用戶同意,旨在督促快遞企業提高履約意識,按照與用戶約定的方式進行投遞,保障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

另一方面,在明晰了是否送貨上門需要經過用戶同意後,如何把用戶的需求正確傳達給末端快遞員也是難題,電商平臺改善流程環節便是解決方式之一。

據《中國郵政快遞報》報道,目前,抖音、淘寶等主要電商平臺企業已着手改造業務流程,消費者在部分平臺網購下單時已經可以選擇投遞方式,可以選擇上門投遞或者投遞到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快遞企業已着手對快遞小哥的績效考覈方式進行調整。有的快遞企業通過智能語音呼叫、用戶偏好設置等方式加強與用戶的溝通約定。

流程理順之後,按需送貨上門還面臨另一個問題——送貨上門的費用由誰支付。如果快遞投遞之前需要徵得用戶同意或者提高送貨上門的比例,那麼快遞公司和快遞員需要支付更多的成本。但是對快遞員來說,在快遞行業價格戰仍不消停的情況下,末端快遞員僅靠每單1元左右的派費難以覆蓋送貨上門的成本。

此次京東平臺增設商家自主選擇送貨上門服務的同時,便明確了商家支付送貨上門的費用和標準。同路幫創始人、快遞行業資深分析師賴鬆錢分析稱,電商平臺是支付快遞服務的一方,如果他們的用戶需要送貨上門,理應由電商商家支付相應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