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排放行動計劃 工總提4大建言

淨零排放行動計劃,工總提4大建言。圖爲「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關鍵戰略」記者,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左二)表示,12項關鍵計劃推動後最多可減碳7600噸,也同步擴大2030年減碳目標到24%。(範揚光攝)

國發會日前偕同8個相關部會,正式公佈我國淨零轉型「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劃」,身爲地球公民以及全球供應鏈的參與者,產業界瞭解淨零轉型對產業永續經營的重要,肯定政府積極推動2050淨零碳排目標的決心。

然而,對產業界而言,原訂2030年達成減碳20%的目標,已是很艱鉅的挑戰,現在提高至24%正負1%,更是難以獨力承擔之重。基此,工總提出4大建議:

一、提升中小企業的減碳意識

經濟部針對產業採取先大後小,以大帶小的模式,由國營企業以身作則,同時結合產業公協會及供應鏈中心廠作法,推動中小企業建立碳盤查與減碳能力。然而,部分中小企業對於淨零碳排及對於其永續經營重要性的認知仍顯不足,遑論採取行動。因此,建議政府結合產業公協會及供應鏈中心廠,強化宣導,提升中小企業的減碳意識。

二、建構中小企業碳盤查能力

建立廠內碳排放盤查已爲當務之急。然而,國內目前查證量能不足,查證方案未必能貼近一般中小企業的需求,費用亦非一般中小企業所能負擔。工總目前正準備推動相關碳盤查機制,可提供中小企業實施碳盤查的其他選擇,並分擔國內目前查證量能不足的窘境與降低費用。此外,工總亦建議政府補助中小企業碳盤查費用,建構其碳盤查能力。

三、加大資源,協助製程改善

在製程改善方面,政府優先透過加速產業更新高效率設備,以及建置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如導入ISO50001能源管理系統、ICT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等,來達成減碳。有鑑於明(2023)年全球景氣持續低迷、戰爭威脅及通膨壓力尚在,產業界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中小企業對於製程改善的投資恐多心有餘而力不足,建議政府加大資源,協助業者進行製程改善。

四、加速推動能源轉型

我國製造部門2019年溫室氣體排放結構,電力佔約64%,而2019年排放量下降與電力排放係數下降密切相關。因此,加速推動能源轉型,以提供產業低碳、穩定的能源爲產業淨零轉型成功的必要條件。根據行動計劃,2030年電力配比爲綠能佔比27%至30%、燃煤20%、燃氣50%爲目標,也就是發電佔比將從燃氣、燃煤及綠能「五、三、二」改爲「五、二、三」,綠能佔比超越燃煤。

然而,再生能源推動進度不如預期,至今年止太陽光電已經連續兩年未達標,離岸風電也預估無法達標。產業界對低碳能源之穩定供應有所疑慮,爲確保2030年供電無虞及達成減碳階段目標,不論是燃煤、燃氣、再生能源,還是核能、氫能都應列入考量,俾規劃最適切的能源發電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