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爭升級!陸廠美籍員工逃難 臺灣科技業陷風暴

美中晶片戰越來越白熱化。(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報導,10月7日美國公佈禁令,首次將半導體人才列入制裁範圍,禁令發佈前,外籍高階人才早已離開中國產業避風頭,然而這場風暴正快速擴大。

根據《財訊》報導,兩個月前,美中臺高科技圈開始傳出消息,美國政府將出臺新的制裁政策,接着,美中臺半導體圈裡,重要人物陸續出現異動;但最終,這場風暴的影響範圍,卻大大超出所有人的預料,現在,臺灣半導體產業已進入暴風圈。

8月底,華爲創辦人任正非突然在公開信裡嚴重警告,「我們要看到公司面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困難,未來10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歷史時期⋯,2023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爲最主要的綱領。」

就在任正非發佈公開信前2個星期,8月11日,中國最重要晶圓代工廠中芯董事會成員大幅異動。

《財訊》報導指出,中芯獨立董事、ARM聯合創辦人Tudor Brown辭去董事職務,他在中芯已經擔任獨董9年,卻一夕閃辭。這一天,他在網路上貼文「今天是百感交集的一天,國際正在進一步分化,」他離開中芯,卻仍擔任聯想董事。

光速離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不只Tudor Brown,9月30日,中國最重要記憶體廠長江存儲執行長楊士寧閃辭。楊士寧是中國半導體產業老兵,曾任中芯首席技術官、首席運營官,加入長江存儲後,被視爲長江存儲的靈魂人物,但也持有美國籍,在禁令發佈前7天,楊士寧辭職了。

「他人還在中國,只是目前做的是和半導體無關的工作,」業界人士透露,禁令發佈前,許多中資半導體公司副總級主管已悄悄離職,先轉到非半導體公司上班。

這些人的盤算是,先離開有制裁風險的業務,留在中國,等規則清楚後,再做打算。

《財訊》報導指出,中國的美籍半導體人才名單中,有許多重量級人士,例如,芯原微電子董事長戴偉民,兄妹3人都是半導體產業創業家,他的妹妹戴偉立,參與創立美國知名半導體公司Marvell,他創立的芯原微電子也在中國掛牌,他的弟弟戴偉進曾創立Silicon Perspective,被美商Candence以5億美元併購。目前戴偉民和戴偉進仍分別爲芯原公司的董事長和董事,本刊曾向戴偉民直接提問,但未獲迴音。

《財訊》分析,另一個重點人物是中微半導體董事長尹志堯,他曾在科林、應材等半導體設備公司蝕刻相關部門工作多年,中微半導體生產的蝕刻機也是少數能打入臺積電的中國半導體設備,但禁令發佈後,只看到尹志堯減持中微股份的消息,這些人應該都早已知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