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回溫 陸6月財新制造業PMI 強彈

大陸一年來財新及官方製造業PMI走勢

大陸製造業領先指標隨疫情緩和重回擴張區間。財新1日公佈以中小企業爲調查樣本的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較上月大幅反彈3.6至51.7,結束此前連續三個月收縮趨勢,重回景氣分水嶺之上,並創2021年6月以來最高。

此一走勢與官方一致。大陸國家統計局6月30日公佈當6月製造業PMI指數,同樣從連續3個月處於景氣分水嶺下方後,重返擴張區間,較5月反彈0.6至50.2。

財新數據從分項看,6月供給大幅走強,需求亦有所改善。當月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重回擴張區間,其中生產指數創2020年12月以來新高。調查涵蓋的三大品類產品產量均有增加,消費品類增速最爲顯著。

需求方面,新訂單指數微升至榮枯線以上,反彈力度弱於供給端。受訪企業反映,大陸疫情好轉,客戶需求隨之增強,帶動銷售回升,但整體市況相對疲弱,疫情影響仍在,拖累整體增速。外需也有所改善,6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爲2021年8月以來首次升至擴張區間。

儘管供需出現好轉,就業市場依然有壓。製造業就業指數較5月略爲回升,但仍在榮枯線下方,爲連續三個月收縮。企業表示,用工收縮是因員工自願離職後沒有填補空缺,以及因需求相對低迷而調整了用工規模。

價格部份,原材料價格和運費仍處於高位,企業成本端壓力持續增加,製造業企業購進價格指數連續25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企業利潤繼續承壓。

供應鏈方面,疫情導致的供應中斷尚未完全恢復,但總體趨於穩定,部分企業表示供應商供應時間已大幅縮短。企業採購量也大幅上升,積壓工作有所減少。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解讀,6月大陸疫情已得到控制,管控措施開始放鬆,企業生產經營秩序逐步恢復正常。製造業供求改善,供給恢復更爲強勢,物流和供應鏈逐漸恢復,但就業市場回饋存在遲滯,仍處於收縮區間。成本端和收費端價格持續分化,企業盈利面臨挑戰。

王喆指出,就業市場疲弱導致居民收入和預期惡化,是當前市場需求修復強度有限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