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入冬 跌落低迷藍燈

近1年來景氣對策信號變化

國發會27日公佈景氣報告指出,受出口、生產、銷售下滑的影響,11月景氣轉爲代表低迷的藍燈,爲近四年首顆藍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劇降至12分,更創下2009年6月以來最低,國內景氣轉爲低迷,後續發展仍需密切關注。

國發會每月綜合海關出口、股價指數、工業生產等九項指標編制景氣綜合判斷分數,並依分數高低對映不同的燈號,以反映景氣走勢,分數介於9~45分。11月大減6分,降至12分,創下2009年6月以來最低分,燈號則由黃藍燈轉爲藍燈。此外,景氣領先指標也是連續12個月下滑。

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表示,上次藍燈是在2018年12月(主因美中貿易摩擦,導致全球景氣放緩,我出口下滑),11月這顆藍燈是四年來首見,反映景氣相對低迷,主因美國、中國大陸等我國主要出口地區外需轉弱,而出口不好又影響生產、銷售、批發,以致燈號變藍燈。

吳明蕙表示,雖然景氣亮了四年來首顆藍燈,惟零售、餐飲表現還不錯,因此目前景氣可說是「外冷內溫」,至於內溫可以持續多久?她表示,明年政府公建投入6,000億,加以離岸風電、半導體等投資仍將持續,因此內溫可望持續。

她指出,近期仍有些正面訊息,例如邊境解封,觀光客來臺11月已增至17萬,疫情趨緩也活絡了民間消費,此外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也回升了,說明廠商的信心略轉樂觀,這些發展都有助維繫經濟動能。

至於12月景氣還有改善嗎?吳明蕙表示,隨着全球景氣轉弱,12月國內景氣仍有挑戰。國發會官員指出,11月美、中、日、歐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皆降至50榮枯線以下,此外,美、歐、中的景氣領先指標也續下滑,說明國際景氣明顯轉弱。

展望未來,國發會指出,在俄烏戰爭膠着,全球通膨壓力持續,加以中國大陸疫情快速擴散,均加深全球下行風險,後續發展仍須密切關注。依國內外預測機構評估,這一波景氣低迷,須待明年上半年完成存貨調整之後,於明年下半年纔可望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