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英語!北市過半小六生未達畢業標準?教育局斥研究失準

▲落實英語教學學生須從小接觸。(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教育部自87學年度起,將英語課程往下延伸到國小三年級開始實施;但英語教學雖從小紮根,但國人英語程度仍參差不齊。臺灣師範大學利用自行研發的「英語能力診斷及認證系統」,針對教育資源相對充足的北市1萬48位小六學生進行英語文體檢,發現過半學生在文法句型未達小六生應有程度,甚至有超過1成學生在詞彙、文法句型,未達小四程度。

臺灣在小學階段實施英語教學已經20年,臺北市自87學年起,正式自小學三年級起,實施每週、兩節課的英語教學,91學年更向下延伸到小一。目前每週授課時數爲低年級2小時、中高年級3小時。

臺師大指出,近20年來並未有任何單位針對我國小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有系統的檢視,爲此特別研發「英語能力診斷及認證系統」,針對國小到高中的英語學習內容,開發出適性診斷認證系統,測驗包括英文詞彙、文法句型、聽力理解、閱讀理解等四大項。

根據結果,在詞彙方面有25%、文法句型有54%、聽力理解有21%、閱讀理解有29%,未達國小六年級應有程度,而在詞彙、文法句型及聽力子測驗中,甚至分別有12%、18%、6%的受試者,未達國小四年級應有程度。

結果顯示,文法句型有超過5成學生未達國小畢業應有能力,其他3個項目也有超過2成學生未達國小畢業應有能力,代表教學機制若未調整部分小學生在進入進國中前就處於落後狀態,最後完全放棄學習,讓「雙峰問題日益嚴重。

對此,北市教育局對於該研究回擊「實有疑義」,質疑各區的抽樣比例失準。以106學年度中正區小六學生爲例,學生數1121人,但施測人次卻高達2,619人次;同年大安區小六學生數2,585人,施測人次卻僅有304人次,抽樣方式未詳細說明,易於誤解本市國小學生英語學習成效,恐有不當操縱之虞

北市教育局指出,去年北市基本學力檢測英語科抽測6192名小5學童,根據選擇題檢測結果分析,達到「進階級」能力的學生佔北市所有抽測學生人數約30.12%、基礎級64.93%、未達基礎級4.95%,顯示本市國小五年級學生95%以上英語能力均達基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