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墾大鹿林道無主榮民遺骸 縣長楊文科承諾協助遷葬

開闢五峰鄉大鹿林道的榮民遺骸有53具無後人認領,置放在竹東生命紀念園區倉庫。(羅浚濱攝)

竹東生命紀念園區2年多前在整地開發時,挖出200多具50年前協助開闢五峰鄉大鹿林道的榮民遺骸,目前仍有53具無後人認領,置放在生命園區倉庫中,縣長文科接獲陳情後允諾協助無主榮民遺骸遷葬,讓協助奔走的榮民朋友很感動。

新竹中央軍事院校校友會理事長保國表示,1958年823砲戰結束後,有400多名國軍兄被調派到新竹縣,負責開闢五峰鄉到觀霧的大鹿林道,更協助在五峰鄉和苗栗縣泰安交界設置軍事重地樂山雷達站」。

黎保國說,早年沒有大型工程機具,在山區披荊斬棘施工相當困難,期間使用TNT黃色炸藥,有9人當場殉職,300多名弟兄受傷,殉難工程人員就地掩埋,並在觀霧服務中心設立紀念碑

當年傷者轉送芎林野戰醫院(即目前的鄧雨賢音樂文化紀念園區)治療,有多人在3年內陸續往生,埋葬在竹東第四公墓鎮公所2年多前興建竹東生命紀念園區,在整地開發時挖出200多具開墾大鹿林道的榮民遺骸,陸續有家人同鄉領回安葬,

黎保國表示,榮民弟兄早年協助軍事基地及大鹿林道開發,保家衛國外也打下當地林業和現今觀光繁榮的基礎,有苦勞也有功勞,5年統計前還有137具無主遺骸,前縣長邱鏡淳曾提供協助辦理遷葬,但受限預算,迄今還有53具主遺骸未安置。

縣長楊文科聽到這羣老兵開發地方故事後表示,飲水思源做人的根本,協助勞苦功高的榮民弟兄,縣府責無旁貸,指示縣府相關單位協助安厝到新竹軍人靈祠 ,讓孤單的榮民靈魂不再漂泊,能夠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