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超市”促課後服務擴容提質

本報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盧鵬 李傑)“孩子參加校內課後服務時段的‘機器人創客編程’課程,動手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較大提高。”近日,山東煙臺萊陽市盛隆小學學生家長於虹告訴記者,“在校內參加這類課程,不僅節省了一大筆費用支出,還省去了接送孩子的時間。”

這得益於萊陽建立的非學科類校外第三方培訓機構遴選引入機制。2022年3月起,萊陽市高標準引入非學科類第三方機構優質課程資源,爲學生提供“訂單式”課後服務,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推動課後服務有“溫度”“熱度”。

“參與課後服務,與中小學合作開展科技創新教育,一是解決了學校科技類課程開設形式單一、資源不足等問題,二是解決了家長經濟負擔重的問題,三是解決了我們機構平常生源少的問題。儘管校內收費遠低於校外,但校內學生多,總體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實現了學生、家長、學校和機構的共贏。”萊陽市比特人工智能培訓學校負責人羅小麗表示。

在萊陽市西關小學的操場上,一羣正在踢足球的學生個個精神煥發。“學校成立課後服務足球俱樂部,聘請第三方機構的足球教練對孩子們進行專業訓練,並且每學年舉辦一次‘校長杯’足球賽,現已成爲學校的亮點。”西關小學體育教師王學廣說。

截至目前,萊陽市55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課後服務學生參與率達100%,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和有需求學生兩個全覆蓋。29所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有序參與,惠及在校生1.5萬名,減輕了家長經濟負擔,也擴充了服務渠道,豐富了服務內容,提升了服務質量,爲學生全面發展創設了優良環境。

萊陽市教育和體育局總督學趙海燕介紹:“萊陽市重拳整治和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逐利化、資本化傾向,通過公開遴選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建立校內‘課程超市’,完善政策設計、打通資源渠道,完善資質要求、嚴格入校門檻,築牢監管防線、保障服務質量。”

在完善政策設計、打通資源渠道方面,萊陽出臺課後服務經費保障辦法及公開遴選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中小學校內課後服務的方案,通過學校代收費的方式予以保障。在完善資質要求、嚴格入校門檻方面,明確設置了辦學資質、師資力量、課程設置、信用信譽、資金監管等7項標準。在築牢監管防線、保障服務質量方面,定期開展學生和家長課後服務滿意度問卷調查,對滿意率低於80%的服務項目,學校可提出更換服務人員等相應要求,仍舊不達標準的可終止合作。

“今後,我們還將持續深入拓展課後服務內容,豐富完善‘課程超市’,助推課後服務活動多樣化,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萊陽市教育和體育局局長紀旭東說。

《中國教育報》2024年04月11日第3版

作者: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盧鵬 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