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數據稽查 高市揪出17家石化業違規排放

高市環保局檢測石化業槽車裝卸接頭泄漏濃度。(高市環保局提供/柯宗緯高雄傳真)

高市環保局檢測內浮頂槽上方濃度。(高市環保局提供/柯宗緯高雄傳真)

高市環保局今年導入科技大數據分析,針對石化業稽查,深度查覈28家業者,抓到17家違規排放,要求業者限期改善,共開罰415.5萬罰鍰,而透過全面查覈,也降低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排放,截至今年上半年,平均濃度降至0.097ppm,爲歷年最低。

環保局指出,揮發性有機物(VOCs)爲臭氧及PM2.5前驅污染物,今年度透過廠區物聯網大數據收集系統,驚分析石化業製程及防制設備參數、原物料使用及產品產出數據,交叉比對操作許可證、廢氣燃燒塔、廢水收集系統、空污費申報等相關資料,確認工廠端操作及申報均符合法規要求。

環保局也於廠方製程歲修期間,不定期安排人力至廠查覈,要求製程歲修期間以密閉集氣系統收集廢氣並導入防制設備處理,杜絕逸散。今年深度查覈28家石化業者,共計17家有違規情形,均要求限期改善,並裁罰共計415.5萬元罰鍰。

此外,環保署已預告修正「揮發性有機物空氣污染管制及排放標準」,將加嚴揮發性有機物相關管制標準。於修法前,高雄市已提前針對有害及高臭氧生成潛勢之揮發性有機物裝載設施、儲槽、槽車等設施加強查覈,如發現泄漏立刻要求業者改善,另輔導業者提前改用低泄漏型設備元件或接頭,以減少泄漏逸散。

環保局長張瑞琿指出,VOCs是臭氧的前驅物,更可產生衍生性PM2.5,如未發生泄漏,也會產生異味問題,高雄爲石化重鎮,更需強化VOCs管制。因此早在2012年即推出設備元件加嚴標準,將泄漏管制值由中央法規之1萬ppm降至2000ppm,有效降低設備元件泄漏率至0.65%。

環保局在石化工業區架設Ai影像辨識系統,杜絕異常排放,也提醒業者,「氣候變遷因應法」已在今年2月公佈,預計明年徵收碳費,「高雄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也緊接着在6月經議會三讀通過,鼓勵產業透過製程改善、能源轉換、提升能源效率等方式,自願性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