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把車趕到馬路上? 議員:巷弄停車收費害北市塞車

北市近來塞車問題嚴重。(資料照/記者許力方攝)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臺北市近來塞車問題嚴重,不少人將矛頭指向「三橫三縱」的腳踏車專用道計劃。臺北市議員鍾小平則認爲,最主要原因並非「三橫三縱」,而是北市府去年9月開始實施巷弄停車收費,導致民衆寧可開車通勤也不願搭乘大衆交通工具,市府政策牽一髮動全身,「不是車道變少了,而是車子變多了」。

臺北市區近來交通大壅塞,許多用路人將問題歸咎到轄內正在進行的自行車三橫三縱工程,導致復興南北路、新生南路等重要幹道車道縮減,嚴重影響車流暢通;但市府方面則認爲,和去年同期相比,無論是低溫下雨天數均高出很多,讓不少民衆選擇開車上路,間接導致車輛變多造成壅塞,強調單一因素都不足以說明今年的塞車「盛況」。

鍾小平3日則在臉書上指出,交通壅塞最主要原因不是「三橫三縱」,除了油價下跌、農曆年前、天寒下雨等因素之外,其中一項原因就是北市府從2015年9月開始實施巷弄停車收費,造成民衆把車停在家附近也要收費,因此寧可開車通勤上班,降低了搭乘交通運輸工具的意願,才讓路上車流量變多。

鍾小平表示,以中正區、萬華區爲例,中正區約64%擁有自備車位、內湖區爲96%、萬華區則只有35%爲全北市最低,但市府「沒有先讓民衆擁有足夠的停車空間,反而先把車子趕到馬路上去造成交通壅塞,本末倒置」,因此建議市府將巷弄停車收費改爲計次收費,並要求柯市府在2周內依行政區的使用型停車需求及持有型停車需求重新檢討調整費率,提出檢討報告,今年3月就修改停車收費標準,才能改善問題,同時也符合民衆停車需求。

▼鍾小平表示,柯市府重新檢討停車收費制度,修改標準才能改善問題。(圖/翻攝自鍾小平臉書)

►►更多政治影音、報導,請鎖定【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