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平均年薪近 40 萬?讓我看看是誰拖了後腿……

要說搞科研能夠賺大錢,甚至富甲一方。我相信現在在實驗室裡的各位一定覺得學霸君是在癡人說夢了。

畢竟很多科研人的生存現狀,有不少都還在窮苦中艱難地跋涉着。

有網友曾吐槽,能順利把實驗做下去,全靠撿垃圾。

圖片來源:miHoYo

在老闆一分錢不出的情況下,他只好在去別人實驗室,收集人家用過的實驗器具,酸洗高壓後接着再用。

有的師兄連實驗服裡一副手套,也是堅持用了八個月。

某師姐爲了回去養老鼠,還在路邊偷過別人做木工活時剩下的一袋子刨花。

類似的段子很多,很多網友都表示做科研的時候實在是窮的揭不開鍋,但其實大多數時候這都只不過是實驗室經費不足等客觀因素造成的。而那些在科研上潛心研究,有所收穫的同學,想要財富自由,也是有途徑的。

科研本身就是「黃金屋」

深入科研,埋頭研究的學者是否也能擁有科研紅利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個專利賣出 5.2 億,一張紙賣出 6684 萬。

2019 年,山東理工大學的畢玉遂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歷時 13 年發明了「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這項成果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家認定爲「顛覆性技術發明」,「解決了一個世界性難題」。

畢玉遂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網

隨後,該專利被以 5.2 億的天價出售,畢玉遂教授的團隊獲利 4 億,團隊一下子誕生好幾位億萬富翁。更令人吃驚的是,最初研究團隊只有畢教授和他兒子兩個人。

2008 年,華南理工大學胡健教授在校方資助和支持下組建團隊,開始攻克新一代芳綸紙技術。2016 年,中國中車與團隊簽署合作協議,胡健團隊以技術入股的形式設立合資公司。2018 年,新一代國產芳綸紙橫空出世!

胡健 圖片來源:華南理工大學官網

當初技術作價 6684 萬元,產業化實現後,校方將所持股份的 80% 獎勵給團隊,共有 5300 多萬。

圖片來源:華南理工大學官網

或許有人會說,搞科研要出重大成果,概率太低,跟中彩票差不多。的確,可即便搞科研不能暴富,拿到個高薪科研崗還是挺容易的。

中科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的招聘中,對生物分析化學方面的博士後、助理/副研究員、科研助理等崗位,開出了 30-50 萬的年薪。

據統計,A 股上市公司的 56 家生物醫藥企業中,2022 年研發人員平均薪酬爲 36.3 萬元/年,最高的年薪甚至超過 120 萬元。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今日,雄安區更是出臺了極爲豐厚的人才引進政策!對於科學家的補貼最高可達 300 萬!

圖片來源:微博

學霸君看到這也是一愣,看着手裡的工資條默默抹了一把眼淚。「哦,對不起,原來是我給生物學拖後腿了……」

圖片來源:小紅書

走資深研究這條路可行,進工業界就更有「錢」途。

那些中字頭研究院的招聘,但凡敢招博士的,待遇都不算差。

圖片來源:某研究所招聘公告

基礎年薪就 25 萬元起,安家補貼 15 萬元,外加當地人才引進補貼,其他什麼五險兩金、人才政策、科研資金、免費住宿 …… 樣樣俱全。即使放在相對市場而言,這樣的待遇也算高規格了。

知識是財富轉化的第一生產力!

10 月 24 日,2023 胡潤百富榜發佈,鍾睒睒憑以 4500 億元身家,第三次成爲中國首富,位列全球富豪榜第 15 位。

圖片來源:胡潤官網

作爲農夫山泉的董事長,鍾睒睒依靠「大自然的搬運工」打響了國內的礦泉水市場,但在他登上首富寶座的過程中,萬泰生物也是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2020 年 4 月,萬泰生物在上交所主板掛牌,靠着「首個國產宮頸癌疫苗」的光環,總市值一度逼近 1300 億元。

通過科研當上首富無疑是讓許多科研人再一次看到了些許行業的曙光,那句「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不禁又迴盪在了耳邊。只是榮登首富畢竟是小概率事件,科研人有機會脫離「天坑專業」的光環之下嗎?

當然,除了百富榜上的大佬之外,靠自己掌握的科技轉化成個人財富的科研人也不少,華大基因的尹燁便是個典型的例子。

從學歷和專業來看,與各種商業頭銜相比,尹燁首先應該是一個科研人員。

尹燁 圖片來源:知乎

尹燁的博士學位獲頒於哥本哈根大學,當時他正任職華大基因 CEO,這段交叉的經歷給他博士學位的含金量帶來質疑。但他本身是基因組學方面的資深研究者,還兼任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這些都說明他在專業方面肯定有兩把刷子。

2003 年,在對抗非典的戰疫中,本科畢業的尹燁作爲 SARS 早期診斷科研攻關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與團隊一起在 24 小時內即完成了 SARS 快速診斷試劑盒的研發,並獲得國家藥監局的審批通過。

直到 2010 年之前,尹燁的業務仍是偏重科研,即便那時他已經成爲華大的管理層之一。尹燁曾參與上百個國際基因組合作項目,在 Nature、Science 等國際頂刊上發表論文近 60 篇。

由他組建的團隊,打造出華大全球化科研、產業平臺,藉助一系列的合作項目,最終促成華大與全球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的機構建立出良好的合作關係。

科技的加持,不僅幫助華大公司蛻變,也造就了尹燁個人財富的輝煌。

2017 年,華大基因作爲中國基因科技第一股在創業板上市。尹燁時任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CEO,個人財富暴漲。

圖片來源:中國證券網

此外,尹燁還是一位緊跟潮流的「網紅」,開廣播、做直播、出科普書、參加節目 …… 在多個平臺圈粉無數。

通過科研成果的轉化讓公司上市,達到個人財富頂峰的人,絕對不止尹燁一個。

2021 年的《新財富 500 富人榜》上,海歸博士謝良志以 130 億身家位列 349 位。

謝良志 圖片來演:神州細胞官網

謝良志博士曾擔任美國默克公司研究員,作爲生物醫藥研發和生產領域專家,任職疫苗開發工程師,積累了豐富的研發和行業經驗。

2002 年,謝良志以國家首批「千人」專家的身份回國,創立神州細胞公司,投身生物製藥事業,研究方向主要是頑固疾病的藥物研發,包括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歷經 5 年的科研攻關,謝良志建立了具有領先技術水平和成本優勢的生物藥研發和生產技術平臺,從事單克隆抗體、重組蛋白和疫苗等生物藥產品的研發生產。

2020 年,公司成功上市,總市值高達 287 億。謝良志創造出科研造富的新神話。

科研人員創辦公司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及博士生導師陳天石創辦寒武紀,工程學院傑出學人湯曉鷗創立了商湯科技 …… 靠科技傍身,成爲商業大佬,是當下科研致富的最佳之選。

大衆科研人該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話分兩說,搞科研確實是條坎坷路,很多時候不是付出就一定會有結果。多少人默默努力了一輩子,也僅僅得到個小康,距離財富自由還很遠。

所以,如果想通過搞科研在個人財富方面提升,那就得在做研究前想明白這麼幾件事。

第一,規劃。不僅要有研究規劃,更要有職業規劃。選哪個方向,對應到工業界的哪個環節,有哪些技術是未來的增長點 …… 這些都要想清楚。

第二,團隊。想成事,一定得有團隊,趁還在高校,拓展一些人脈總不是什麼壞事,哪怕具體研究項目和內容還不太確定,多認識些人,將來倘若搭建團隊的時候也不愁沒有專家。

第三,信息。除了專注研究,還應該關注行業動態,多看看前輩們是怎麼走出的這條路,時刻把握動向,以便將來能抓住趨勢,乘風而上。

科研總是給人一種清貧的感覺,但其實科研人談錢不掉價。但也要切記,做科研若只想着錢,是肯定搞不好科研的。

想吃技術這碗飯,專業先得過硬,不斷的堅持和努力後,如果還有運氣和機會的加持,纔有可能名利雙收。

最後,祝願所有科研人,既能出科研成果,也能給自己帶來足夠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