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不妨邀習近平來臺喝珍奶

馬英九率臺灣青年到北京大學參訪交流。 圖/取自北京大學官網

馬習二會日前成功圓滿落幕,證明北京也希望降低兩岸的「仇恨」循環,究竟「武統」是最後不得已的選項。在兩岸都希望和平的此刻,賴清德準總統不妨邀請習近平主席來臺灣喝杯珍珠奶茶,延續馬英九前總統的努力。

此次訪陸行,大陸人民看到馬英九的興奮溢於言表,是假裝不來的。馬總統數十年來,對大陸同胞福祉的關心,對民主改革甚至國家統一的期待,已在他們的心中累積出情感,這是兩岸和平最重要的資產。

馬總統訪陸成功,戰爭的氛圍降低了,連過往逢中必反的民進黨,都要審慎拿捏酸馬英九的尺度。民進黨呼籲北京直接跟「臺灣執政黨」對話,這不是壞事,問題在於,民進黨希望、能夠在什麼樣的基礎上,和北京對話?主張「臺灣獨立」的執政黨有這種籌碼嗎?

或許現在要求民進黨接受九二共識,是有點強人所難,這次習近平也做出了讓步,以「中華民族」貫穿馬習會的講話,用兩岸民族、歷史、文化的淵源,取代政治上的「中國」意涵。如果這樣的善意都得不到民進黨的「務實」迴應,又談何降低仇恨、增加交流?

去年九月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先生曾說「想和習近平共進晚餐」、「若習近平有機會來臺灣,我會提供待客套餐,蝦仁飯再加一杯全糖的珍珠奶茶」,顯然賴參選人也想化解兩岸的對抗形勢。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陸,一舉扭轉陸美關係(甚至國際政治局勢),現在馬英九前總統可以訪陸,爲什麼習近平主席不能訪臺呢?

習近平訪臺,乍聽之下是異想天開,畢竟賴清德是「務實臺獨工作者」,民進黨全黨上下又把「抗中」當成膝反射動作(再加上來臺的維安問題),從目前的氛圍來看,習近平照理沒有接受邀請訪臺的道理(當時,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對「共進晚餐」即迴應:「作爲務實臺獨工作者,還是務實一些好」)。如今,賴清德已經驚險過關成爲中華民國的總統當選人。眼看五二○就要就職,賴準總統或許真的可以「務實」的斟酙如何落實「和習近平共進晚餐」的想法!

習近平會不會接受是一個特大挑戰,但習先生不會接受,不代表賴總統不能邀請,「邀請」本身也是「務實」並重要的「善意」。再者,即便習近平本人婉拒訪臺,還是可能由部屬代表(例如國臺辦主任)等,這也有重要的象徵意義。而又有誰知道,習主席不想做此一歷史上的突破,來關懷他心中的「臺灣同胞」?

總之,是要延續馬總統的努力,還是要繼續破壞兩岸的和解,就在賴清德準總統的一念之間。不必諱言,北京對臺灣的目標是「和平統一」,但和平統一就是要得到臺灣同胞的同意,民進黨卻是千方百計干擾臺灣人民有「統一」的選項;顯現在兩岸政策上的矛盾是,把會讓臺灣人民對大陸產生好感的一切想法或行爲,都視爲「統戰」,那麼「統戰」與「交流」就難以區分了。

既然人民有選擇統一的權力,北京就應該要有說服臺灣同胞的機會,而臺灣人民也有接觸統一正反資訊的權利,這纔是真正的民主。「民主」寫在「民主進步黨」的黨名裡,但是執政之後,民進黨認爲自己比人民更正確的家長心態,不時流露出來。大部分的獨裁者,都會辯解自己牴觸民意的作爲是「爲人民好」,但民主就是執政者只能去說服民意,而不能夠凌駕民意。

期待賴準總統能夠以「務實行動」擦亮「民主進步黨」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