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築搖身一變成24層大樓 中和又一件都更案將完工

位於中和區國光街上4層樓34戶老舊房屋,採「簡易都更」方式重建,成爲地上24層新大樓。(新北市都更處提供/李奇叡新北傳真)

老舊房屋重建前樣貌。(新北市都更處提供/李奇叡新北傳真)

重建後留設2.5公尺人行空間。(新北市都更處提供/李奇叡新北傳真)

重建後退縮4公尺留設人行及綠化空間。(新北市都更處提供/李奇叡新北傳真)

新北市政府持續推動都更案,原先位於中和區國光街上4層樓34戶老舊房屋,採「簡易都更」方式重建,成爲地上24層新大樓,預計今年底正式完工。新北市都更處表示,目前新北已超過750案覈准,光是中和區就有64案,其中包含1處防災都更案、7處工業區都更案及一般都更案、危老案等,顯現多元都更途徑更能因應不同區位、不同羣體、不同條件的重建需求。

都更處指出,中和區國光街簡易都更案基地面積約2513平方公尺,透過「簡易都更」申請20%容積獎勵,重建爲地上24層、地下6層的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物,且沿國光街退縮4公尺以上,並留設2.5公尺人行空間,搭配額外留設的綠美化開放空間及街角廣場,不但改善老舊建物居住安全、提供無障礙通行空間,也大幅提升鄰里安全友善通行環境。

都更處表示,簡易都更除程序簡便外,更取消面積限制並增訂容積獎勵項目,再加上今年開始將容積獎勵額度由20%提高至30%,增加重建誘因。

都更處強調,新北推動多元都更,近四年都更成績超過過去20年的累積總量,目前核準案件超過750案,中和區就有64案,都更基地總面積達10公頃,由原本的806戶老舊房屋,改建爲5769戶全新大樓,而在以增進公共利益爲宗旨的推動及審查下,總計提供約30200平方公尺的人行步道及公益設施,相當於72個籃球場大,及6160部汽機車停車位。

都更處說,都更不僅改善老舊社區巷弄狹小,及停車空間不足問題,也增進公共利益、改善居住環境,而除了改善居住品質外,都更也可促進產業的提升,例如近日動工的光寶科中和廠,透過工業區都更將原先不敷使用的老舊廠房重建,未來亦將提供新北市約2000個就業機會,預估可創造上億元產值,成爲工業區都更正向示範案例、帶動產業發展及轉型。

都更處表示,市府爲因應老屋重建過程所遭遇的不同困難、需求,故提供多元的都更方案,包含常見的大面積「一般都更」調整都市機能、因應潛在災害風險的「危老重建」消弭危險建物、以容積一次到位方式辦理的「防災都更」預防潛在災害、及簡單的書面審查後即可直接申請建照的「簡易都更」改善鄰里小巷弄環境,爲重建課題提出多元的解方,促成整體環境點、線、面的改善,讓民衆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