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故事|天津五大道煥新記

(原標題:老街故事|天津五大道煥新記)

花期

遊客在海棠花盛開的五大道大理道上漫步休閒(4月7日攝)。

一名遊客在五大道大理道上漫步休閒(4月13日攝)。

位於天津五大道馬場道的天津外國語大學公交站旁的海棠花盛開(4月6日攝)。

遊人在天津市和平區五大道漫步賞花(4月10日攝)。

市民在海棠花盛開的五大道大理道上拍照打卡(4月7日攝)。

位於天津市和平區的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稱,保存有風格多樣的近代建築羣落,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每年春季,五大道大理道街巷綿延上千米的海棠花盛開,各地遊客紛至沓來。

今昔

近年來,天津市秉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修舊如故、安全適用”的原則,根據每處建築的特點,“一樓一策”,引入新產品、新場景、新業態,讓老建築“活”起來。目前,包括慶王府、先農大院、樘院在內的200餘幢歷史風貌建築經整理或修復後,得到了合理利用。

拼版照片:上圖是五大道重慶道225號廢棄廠房內景(資料照片);下圖是修繕後的五大道重慶道225號創意街區(4月13日攝)。

拼版照片:上圖是改造前的先農大院(資料照片)。下圖是遊客在位於五大道的先農大院內遊覽(4月6日攝)。始建於1925年的先農大院是五大道建成最早的建築羣之一,融合了英式聯排住宅、英式獨棟別墅等多種特色的建築風格。歲月變遷,這些建築一度損壞嚴重,配套設施老化。2006年起,天津啓動先農大院整理項目,對街區居民進行了騰遷,對建築進行了加固修繕,恢復了街區的歷史原貌,引進了餐飲、文化展示、辦公等業態,使這裡形成了環境優雅的公共藝術和展示建築遺產的城市新空間。

拼版照片:上圖是20世紀30年代民園廣場舊址的老照片(翻拍資料照片);下圖是遊人在五大道的民園廣場內漫步(4月13日攝)。

拼版照片:上圖是位於五大道的民園體育場(資料照片);下圖是位於五大道的民園廣場(4月6日攝)。民園廣場的前身是始建於1920年的民園體育場,這裡也是中國的第一個燈光足球場。經過提升改造,現在的民園廣場已經成爲中西合璧的“城市會客廳”。

拼版照片:上圖是修繕前的五大道樘院(資料照片);下圖是修繕後的五大道樘院內遊人絡繹不絕(4月10日攝)。

拼版照片:上圖是遊客乘坐四輪馬車遊覽天津五大道(2005年6月2日攝);下圖是遊客乘坐觀光馬車遊覽天津五大道(2024年4月13日攝)。

人物

拼版照片:上圖是2011年金彭育(左二)在五大道和平賓館義務爲外國遊客講解;下圖是金彭育(左二)在五大道上爲遊客義務講解(4月13日攝)。

金彭育(左一)在五大道歷史博物館義務給遊客講解(4月13日攝)。

金彭育(左)向遊客介紹五大道的民園廣場(4月13日攝)。

金彭育(中)在五大道歷史博物館免費給遊客講解(4月13日攝)。

在五大道歷史博物館,金彭育(左)和館長劉春芬互相交流(4月13日攝)。

79歲的金彭育老人在五大道出生、成長、工作,並在此義務爲遊客講解20餘年。

交融

在天津市和平區五大道,一家新開業的茶飲店內顧客絡繹不絕(4月10日攝)。

一輛載着遊客的觀光馬車行駛在五大道街區(4月13日攝)。

遊客在五大道民園廣場休閒遊玩(4月13日攝)。

遊客在五大道中的一家藝術品商店內選購(4月13日攝)。

這是4月6日拍攝的位於天津五大道的先農大院(無人機照片)。

遊客在位於天津五大道的一家“泥人張”店鋪內選購(4月13日攝)。

坐上馬車在老街區中穿行遊覽,到民園廣場跟着音樂會的旋律嗨唱,去大理道上的中式庭院樘院品一杯下午茶……如今,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五大道還打造“海棠花節”品牌,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歷史街區正源源不斷地吸引着八方來客。

這是4月6日拍攝的天津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一景(無人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