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本土新創優照護 以文化優勢搶進美國

文/林宗憲

居家照護平臺美國並非創舉,但興起才三年的臺灣本土新創「優照護」,去(二○一七)年就大膽往美國矽谷邁進,除了臺灣成功經驗,憑的是精準、有文化優勢策略─以「華人照顧華人」的口號,瞄準北美超過七百萬人的華人市場

「優照護」是臺灣第一個短期居家照護的預約平臺,跨出本土市場的第一步,並沒有選擇鄰近的海峽對岸,卻直搗世界新創中心—美國矽谷,跌破許多業界人士眼鏡

共通語言文化 華人最瞭解華人的需要

其實,「優照護」的共同創辦人陳宏益,本身就具備深厚的美國經驗,他早年在矽谷甲骨文公司總部工作,不管在科技領域,或是美國日常生活,都有相當的熟悉度,選擇舊金山灣區成立「優照護」的第一個境外子公司,並非天外飛來一筆的決定。

美國起點選在舊金山著名的新創中心Plug and Play,「優照護」可不是隻想沾個新創味而已。陳宏益說,美國華人近五百萬人口,舊金山灣區就佔了十分之一,如果從照顧服務市場來看,每年推估有二.五億美元的需求金額大餅擺在這裡,加上許多資金都在等着好生意,不選這裡選哪裡?

「爲什麼只做華人服務?」陳宏益說,畢竟華人最瞭解華人的需要,「我們切入照顧服務市場,當然要找自身最有優勢的地方。」他曾長期在這裡生活,也瞭解華人的家庭老人家最在意什麼。「光以吃的來說,一般照顧者有幾個能燒中式的菜?老人家胃口已經不是很好了,如果給他墨西哥料理,他吃得下去嗎?」

照顧,除了身體狀況,更要顧及對方心理需求,華人有共通的語言文化,照顧者在華人家庭有明顯的優勢,但美國實在太大了,要找華人來照顧並非易事。陳宏益說,像「優照護」這樣的平臺,沒有地域限制,很容易把照顧雙方上線,是個非常棒的解決方案

兩地互相借鏡 計劃推動「推拿、鍼灸」服務

把「優照護」移植到美國,可不是「拷貝過去」而已,在地化的部分,陳宏益除了僱用當地員工,還計劃推動「推拿、鍼灸」等服務,這些在臺灣毫不稀奇的項目,卻在美國讓「華人照顧」的特色更鮮明。當地的華人媒體很快就注意到這個平臺,經過電視臺報導,也引起很多華人家庭的注意。

陳宏益也觀察到,同一套居家照顧模式臺美兩地,發展各有異同。除了專業考量,兩邊的被照顧者最在意的,都是照顧人員個人特質愛心、耐心、信任感,所以在美國來說,中年的照顧者會比較受歡迎。最大的差異則是對照顧者的重視,美國普遍把照顧服務者視爲專業人員,所以不少年輕人投入這行業,但在臺灣,仍以中年從業者佔多數,他認爲在發展上兩邊互有借鏡之處。

優照護喊出「臺灣起點,全球華人」,並不僅是口號,而是以臺灣的成功模式,複製到有華人的地方,並透過在地化,發展各地區不同的特色。到美國矽谷插旗就是第一步,然後逐步擴展到南加州,未來以全美的華人,甚至亞裔人士作爲服務對象

「臺灣起點,全球華人」 照護平臺邁向國際化

至於多數人都在意的中國大陸市場,陳宏益認爲,在美國站穩之後,再回過頭來進軍對岸,整個品牌形象、價值都會更有優勢,目前正在進行的B輪募資,規模是A輪的數倍,就是爲了這個目標所做的準備。

「優照護」用新創模式做照護服務,除了想協助臺灣產業轉型,更希望在矽谷「一站成名」,讓照護平臺邁向國際化。許多人常抱怨臺灣「市場太小,新創難搞」,但以優照護的例子來看,也許只要找到對的事,市場自然會變大。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939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